大乘起信論略釋 6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起信論略釋〉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就懸談的第四點、第四項 關於主要思想跟內容大意 我們就對主要思想-有一個簡單的一個說明 那麼這是《大乘起信論》-的核心及它的修持等等 那些內容怎麼產生-這種種的項 這個我想我們入文那時候-才去看它 那核心就是一心二門所建立的-這整個的人生宇宙觀跟修道觀 要記得 這就是《大乘起信論》的核心 那麼至於內容大意 我想我們就到時候-參考那個大綱以及這個科判 我想我們大概就可以看到-大意是什麼了 那麼這裡就不再重說 那個時候到時候順那個文-就可以了解了 接下來第五是註釋、流傳-還有它的流派 這是表示它整個的一個-弘傳的情形 就註釋來說 中、日、韓三國合計-超過一百部以上的註釋 那麼這主要有三疏 是《起信論義疏》四卷 是隋朝淨影寺的慧遠大師著 那麼再來是《起信論疏》-是二卷 還有《起信論別記》一卷 這是海東-就是現在的高麗 那麼元曉大師所著 那麼第三部 稍後的《起信論義記》三卷 還有《起信論別記》一卷 這今天臺灣也有單獨流通的 臺灣也有單獨流通這個版本 那麼就是唐朝賢首大師 賢首法藏大師所著 那麼一般來講三疏當中最完備-內容最精要、精確 讓人感覺到說得是-非常的有價值、值得研究的 尤其是以這個《義記》 被引用的也最多 日本人研究它的也最多 在中國後來 他的徒孫 那宗密 圭峰宗密大師也就-在這《義記》裡頭再做整理 那麼也發展出-他自己的一些看法 不過後人有點-對他不愉快就是說 他竄改了很多《義記》的內容 其實我想也可能也不是啦 就是說他以他師祖的說法 然後夾雜了或者他自己的意見-在裡頭 這個是這樣 宗密也學了很多其他的 他也學天臺-也學這個、那個 那麼在某個意義上 他是跟荊溪大師 天臺九祖荊溪大師-同一個時代的人 他受到天臺大師有些影響 他有去從學過天臺大師-呃!那個……荊溪大師過 所以他受到天臺的一些影響 大家知道一下就可以了 就是註疏相當的多 主要就三疏 大概是中、日、韓三國都在-都會注意到《義記》 都注意到《義記》 中國佛教本來-也注意到《義記》 所以你知道-《義記》有多麼重要 那再來呢 這個……流傳 其實還有印度的流傳 不過印度的流傳 有一些人覺得說好像-也沒什麼太那個 比如說釋摩訶衍疏 它就是幾乎在-解釋《大乘起信論》 《釋摩訶衍論》 《釋摩訶衍論》 不過有人 又有人考據說-分明它就是韓國人的偽造 我覺得這也有點 我不知道他怎麼樣考據 不過好像很少聽到韓國人-能偽造什麼 但現在也這樣講 所以說你要講流傳-也可以再加一個 我現在是寫了四個 也可以補一個就是說-第五是印度 就主要是《摩訶衍論》的流傳 那中國主要是華嚴宗的註解 你比如說-賢首大師本身就是華嚴宗 所以華嚴宗註解這個-《大乘起信論》的人相當多 相當多 那麼主要是華嚴宗 天臺宗呢? 天臺宗呢? 很特別 到民國才突然間有兩位 那個什麼呢? 倓虛老法師 還有我今天才從香港收到-熱騰騰的 然後另外一位是我法師公-寶靜大師 老法師這樣 那我法師父那顯公和尚記的 就這兩本 好!那圓瑛老法師也做了 還有呢 諦閑 不是諦閑!說錯了-那個誰? 那個華嚴宗的誰啊? 民國初年那個誰? 慈舟老法師 你看看 光民國初年 這同一時代的人就有四部註解 兩部天臺 其實那個誰啊? 那個應該是算三部 圓瑛老法師基本上也是-一般他解經也都是用天臺 我還沒有仔細去看-應該也是 這樣三部天臺、一部華嚴-的人所造 那至於說居士 或者是所謂現代學者 作註解的、考據的 大陸有、臺灣有 都有 到現在還是歷久不衰 佛學院還在講 我們現在不是也在講嗎? 意思是這樣 好!那麼就是臺灣、香港 我剛剛講的那些是-有些是香港 是這樣 所以天臺、華嚴、學術界、-佛學院通通在學它 通通在研究它 都有 都還有 這是至少民國初年以來 那日本呢 日本也主要是華嚴宗 不過天臺宗也不少 相對比臺灣的-比中國的天臺宗那多得可多了 而且它也插入主流-去跟人家討論 哇!寫得很多 這也相當多 日本的天臺宗 還有日本的密宗 主要是密宗主要研究的是那個-《釋摩訶衍論》 裡頭也有提到了一些觀念 那密宗主要譯差 日本的密宗-東密 是這樣 那韓國還是華嚴宗為主 主要也是華嚴宗為主 不過都現在都比較沒落了 自從宋朝之後-韓國幾乎都為禪宗所攝 那麼到現在它還是 所以說教典的研究-就固定那一些 就固定那一些 那就是比較有限 好!那麼這樣子 這是如果含上印度的話-就是五個地區 五個國家 地區、國家 這個的流傳都可以看得出來 西藏 奇怪!西藏沒有這一部 那因此它也就不能流傳 所以它大概主要就是漢文-漢地的流傳 以中文來註疏的國家才有流傳 南方 越南這南方一帶也沒有-也沒有什麼記載 那關於研究《大乘起信論》 它研究到後來變成產生流派 你看實在厲害 產生各種流派 換句話說研究的人太多了 最後呢 你的看法跟他的看法一樣 他的看法跟他的看法一樣 就是一樣的聚一派 一樣的聚一派 就這樣 就至少呢 在民國以前至少有六派 我想如果說就民國之後-再加上去 我可以加上一個學術派 也算是一派 學術派基本上就比較-沒有宗派見 沒有宗派的立場 它就解釋解釋 那麼把它站在一個-三系佛法當中來看它 以一個整體佛法的意涵來看它-的這樣子 這樣子 這也有可觀 也有部分可觀之處 那麼主要的老流派就淨影寺 淨影寺派 也就是慧遠 隋朝慧遠大師的 有專門研究他的註疏 或者依他註疏再做註疏 這樣子形成了淨影疏派 海東疏 是以韓國元曉大師為首-他所註的疏 然後再研究他的疏 那麼再來是賢首義記派 賢首義記 那還是一樣 就主要這三疏-就各成一派 這裡頭無論怎麼說-還是賢首義記派最龐大 最龐大 那麼再來天臺諸宗派 這裡頭主要指的是指-日本天臺諸宗 這裡因為我的日文-它不認識我 我也不認識它 所以我也沒什麼時間再去讀它 也沒有翻譯 我也搞不太清楚-到底說的是什麼? 再來這個裂網疏 裂網疏-你知道是誰啊? 我們蕅祖-他也自成一派 那別人也有研究他的 韓國、日本也有人研究他-你不要小看 他也有他的因緣 也有研究他的 那麼成為一派 他另有手眼 那註解的是那個-實叉難陀的譯本 是這樣 這一派 好!再來摩訶衍論派 釋摩訶衍論派-有沒有? 日本的密宗 主要是日本真言宗 有這麼一派 光研究這個《大乘起信論》-分這麼多流派 你看看 那咱們咧? 我覺得咱們應該就是-天臺宗的派 應該沒有問題 只是說天臺宗在早先 民國以前沒有人去註 看不到天臺宗的人去註它 那現在我們能參考-就是這主要兩部 如果再加上圓瑛老法師-可能是三部 可以參考 是這樣 那麼我們呢 我們當然也多少是有參考 也會有參考 至少在五重玄義-我們就參考了蕅益大師 或者是說參考了我的法師公-那個寶靜大師的說明 當然是有的 所以我們也算是卡進去-也卡在天臺宗派裡頭 總算不是孤立的 好!那麼這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那再來就-六、在佛法中的地位是什麼? 這講地位就很複雜 所以我們就分成幾個標準來談 第一個就是說-由各宗派的判教來看地位 各宗各派的判教立場來看地位 那麼這裡頭很吊詭的 這之前我也講過 這中國各宗各派 這個大乘八宗-小乘二宗裡頭 那學派只是在地論學派 不過這裡如果講地論宗-也勉強算 也恰恰只有地論宗把-《大乘起信論》 放在它那一派、那一宗-當中的最高位置 給它究竟、最高 然後除此以外 唯識宗就把它極端的反對它 咬牙切齒 可憐哦(臺語) 怎麼會一部論-會有這麼極端的兩種看法 是這樣 亟欲否定之-這樣 甚至於玄奘大師的門人-都說真諦三藏譯錯了 他們同意是馬鳴菩薩造 譯錯了 這事情嚴重了 譯錯了 是這樣 都有這種講法出來 在玄奘大師時代-就已經有這種講法了 所以現在的 民國初年學唯識的人-會對它有很多意見 我想也是有淵源的 那除此以外 像臺、賢 賢就是華嚴宗 賢 臺、賢、禪、淨、密等 律宗比較難說 因為律宗不算一個宗 律宗是各派都要學的 不算一個宗 就是臺、賢、禪、淨、密-等等這些宗派 並沒有否定它的價值 那不過將它視為-與本宗的最高境界都有所關涉 但也還是不認為-是我本宗最高境界 是這樣 都不認為是 所以《大乘起信論》-在中國這麼的風行 但真正把它頂為最高的-只有一個 已經不流傳了的地論宗 那其他現在還在流傳的各宗派 通通有運用它的思惟、語言等 但都並不把它當作是最高 不過它容易說-你懂嗎? 容易拿來運用 每個人都有真如自性-恢復你真如自性 恢復你的本性-怎麼樣 你煩惱-煩惱也是真如的作用 這些說法多少都受到那個-《大乘起信論》的影響 那容易懂啊 諸位!容易懂 相當的直接 也讓人感覺到很有信心 那這《起信論》真的-有它不可抹煞的那一部分 你看就在這裡 就在這裡 好!那這樣子 這就各宗派的地位來看 我們就籠統的這樣說明-應該就夠了 大家知道一個大概就好 你不像天臺宗的話-也給它蠻高的位置了 已經由「別」通向「圓」了 「別」接「圓」的-這個地位上來了 也是蠻高的 好!那麼再來這個二 這由賢首大師的大乘三系 它出於《義記》裡頭 人家《義記》裡頭-就已經分辨大乘三系 的大乘三系 那麼來看 其實他分四系 還有一系是小乘系 我寫在附註裡頭-有沒有看到? 叫做《義記》中另有一宗-為什麼? 隨相法執宗 隨那個相 隨世間相起法執 去我執-起法執 那叫隨相法執宗 這主要指說一切有部等-這一些宗 那就隨相法執 這指的就是指的-專指小乘經論而說的 它包括什麼是法執呢? 煩惱也是法執-有沒有? 聲聞人視煩惱若冤家 他看到煩惱很討厭 他只要有煩惱心所一起-他就覺得完了 怎麼樣子 大乘人煩惱就是煩惱-他看著 他不為它所牽動 也不急著把它丟開-就看著它 一般來講比較受不了 尤其是女眾 她只要有煩惱-她會受那煩惱影響很重 尤其是感情性的煩惱-她會很難受 她會一天到晚就在耗在那兒 那出不來…… 她就覺得很討厭 是這樣 大乘人告訴你說也不要離煩惱-也不要緣煩惱 煩惱來了別怕 煩惱也不要刻意把它趕走 但觀煩惱的自性就好 那沒有了你也不要高興 有了你也不要害怕 煩惱即是自性 即是你這一念心 一般大乘是這樣看 聲聞人不行 聲聞人一定是法執 這煩惱是一種法 他執取它為真實 所以要先斷而後快 一定要這樣 是這個觀念 所以這叫隨相法執宗 暫且不表 因為它不屬於大乘-暫且不表 那麼就有大乘的三系 大乘三系跟今天人-一般性的講法是一致的 可見原來這早先的說法-是從賢首大師說出來的 那麼怎麼說咧? 他說有一個 第一個是真空無相宗 這從歷史的演變來說-這也是最早 但是他說在前面-也好像蠻有意思的 真空無相宗 主要是般若 《般若經》跟中觀系統論 中觀論系統的 這就是所謂真空無相宗 那麼呢 再來是這個唯識法相宗 就是以《解深密經》-或者《瑜伽論》這樣子的系統 講的是以阿賴耶緣起為本 那真空無相宗主要是講實相論 講空性見 講實相 講實相論 那真空無相宗-現代人給它一個什麼名詞? 叫做什麼? 性空為名宗 現在人給它一個名詞-叫性空為名 也可以 真空、性空、無相 它講為名 也都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的 也可以 也不錯啦 就是你對應得上來 很明確的可以對應得上來 再來最高有一個 如來藏緣起 如來藏緣起宗 如來藏緣起宗 在他這大乘三系來判的話 他是判如來藏緣起宗為最高 跟我們民國初年-太虛大師的判法是一樣 所以顯然-太虛大師應該受他影響 要不就是大家影響 都受到了如來藏思想的-長期的影響 所以自然都會判成-如來藏緣起宗為最高 可是等到賢首大師-他用十門來判 來建立他的華嚴教法的時候 那就不是了 是以重重無盡門為最高 又高過了如來藏緣起 他認為如來藏緣起是一門孤起 一門孤起的 單一如來藏-為一切萬法的緣 他認為這樣子還不夠 他應該以一切 宇宙一切法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每一法舉一法即含一切法 所以一一法皆是什麼呢? 皆是這個……真如 皆是真實 皆是這個……-事事無礙的什麼呢? 真如實相 所以不能單一真如 可以說是無盡真如-可以這麼講 他又擴充了如來藏緣起的思想 是這樣 不過在他寫《義記》的時候 他判大乘三宗 他卻是把如來藏緣起宗-為最高 也因為這樣所以說 你看華嚴宗跟這個-《大乘起信論》的關係 一向非常的密切 原因也在這裡 因為他曾經一度判它為最高 是後來他的思想-當然有更深密的想法之後 他可能又有更高的看法 就不一樣了 這樣所以說 又把《大乘起信論》-又再降一階下來 大分三階它是最高 再把它細分成十階的時候-它就不是最高了 是這樣 這樣了解嗎? 我想這是 那這三宗應該很容易懂吧? 三系我想這應該很容易懂 簡單講 真空無相宗就是指中觀論-以空性見為本 建立一切法-緣起性空 那麼呢 但是緣起性空其實是 其實這裡頭以空來含攝一切 一切萬法當下本質即是空 空即是實相 這最早的這個真空無相宗的-思惟方式是這樣子 那當然啦 後來到了天臺的時候-他就進一步的 為了建立空不能只是空 他還要建立萬法的因緣-生起的種種 當然他從二諦-進入到三諦的解說 這是有不一樣 所以也不能完全用這三系-來看待 你也無法把天臺宗-入為這三系當中的哪一系 它有第一 有真空無相宗的這個內涵 也有如來藏的內涵 但都不等於這兩個 都不全然等於這兩個 所以它也是在空、有之間-再建立一個中的觀念 這是天臺又特別的地方 好!那麼好 再來法相 唯識法相宗就更容易理解了-對不對? 一切諸法以種子為示現-為根本 他這樣建立了萬法生起的原因 建立了 這建立 那麼也深究心的種種相貌 他認為心裡頭的-第八阿賴耶識含藏種子 那就以種子的種種變現 還有這八識中的相互關係-來解釋這宇宙人生的道理 那麼這就是深密經 《解深密經》-跟《瑜伽師地論》的看法 是這樣 那麼到了如來藏緣起 主要是起信論系-或者楞伽經系 那麼這個我想-剛剛在講主要思想的時候 我想我們都提過了-對不對? 這個就是建立如來藏真如心-為一切萬法的根源 這種思想 這種思想 那當然啦 這種思想一直被懷疑為-會不會有「梵我」這種觀念? 「大梵我」這種觀念 「神我」這種觀念 一直一直會被質疑的 我想就字面表面意思-你可以這樣去聯想 那麼就眾生的利益的立場 還有解釋它進入修行的方法上-來說 它不可不說是一個好的方法 那麼再來就是建立一個-一心二門 裡頭所開的生滅門-跟真如門 請注意 一心既然有二門 離二門有沒有一心? 就這個就是核心 你去參它你就會知道 它跟外道的梵我是不一樣 因為它講那個一心 問題是一心開出這個二門來 你如果倒推的話-離了二門沒有一心 那麼人家一心建立的-不是一個真實的一心 不是一個 不是一個能取著的一心 其次外道講的梵我-是一個有神格的梵我 在《大乘起信論》、《楞伽經》-講的一心真如 這個真如心是指-泛一切眾生皆有的心的特質 他並沒有神格 他也不做創造主 他不是這樣子的 他之所以能夠生種種的相-是以「不覺」為緣 不是以他本身能創造為緣的 但是梵我不同 「梵我」就「就是我能創造」 我就天生能創造 而且就只有我能創造 這怎麼是一樣咧? 對不對? 那大家都變上帝了嘛 就上帝無量無邊嘛 你除非是這樣-是不是? 而更何況能創造的原因-也不是一個不可思考的 他是因為不了真如-才去創造種種虛妄相 才創造種種虛妄相 是這樣的 所以這樣諸位了解嗎? 所以這個不全然 你就這樣簡單的把它對應為-外道梵我這樣子去 好多的不同 好多的不同 這樣諸位了解嗎? 不要隨便被人家逼問 傻在那裡 倒佛教的架子 要聽懂 你要呵斥他 亂來!不是這樣子 馬上就要跟他講 你所知者甚寡 不要濫發異論 那麼好!你恭敬請法-我說給你聽 也給他好好說一說 濫發異論 不是這樣 但是有些 你要知道世間學者-就是邊抽著雪茄邊做研究 那心散散亂亂的 這裡看兩句、那裡看兩句這樣 去逗那個文字的表面意思 他就覺得這樣可以寫論文了 他不這樣掰-他哪有論文可以寫? 是不是這樣子啊? 有一些人就硬要去做-比較宗教研究 那做比較宗教研究 就要比出個所以然來 不然論文怎麼寫啊?-是吧? 寫了誰要看啊? 當然就要什麼? 出奇制勝 言人所未發 盡量想一些自己……-在想當然爾的推論 那當然就把它逗在一起 那麼身為一個佛教的修行人-譯學者 你不要就隨著人家的文句舌頭-在那兒轉 那就笑死人 千萬不要這樣 那有人又問了 你們念阿彌陀佛-信則得往生 跟我們信基督教信則得永生-差一個字而已 那不是都一樣嗎? 你看也是有這種講法-對不對? 當然是不一樣的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他那個信-是信他是上帝創造於我 我們這個信-是信我即是佛 這一開始信就不同 是不是這樣? 你得永生 我得往生 往生完了我不是去 你得永生 永生在那裡永遠做什麼? 做你的帶翅膀的天使-在那兒讚美上帝 什麼事你也別幹 那咱們往生到那兒是繼續修行 那麼我們之所以能生-是因為我們與諸佛無二無別 一切法不離這一念心 介爾有心即有三千 所以我生則實生、往實未往 那麼跟你那什麼永生-差得一丈差九尺(臺語)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是有來去-有永跟不永的關係 是不是啊? 那不永就得下地獄 這我們不是啊 我們沒有來去 雖有往生之實-而無來去之相 所以講這個你就 講到讓你懂-你鬍鬚就可以打結了(臺語) 乾脆你都不要懂(臺語) 好好的念佛就會懂(臺語) 是不是這樣?(臺語)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是差多少 可是問題是也不能怪 也不能怪有些出家人不懂 比丘尼傻呼呼的 有些女眾 有些老太婆傻呼呼的 被人家這麼責問 一質問的時候就傻在那兒了 然後就說業障深重-你善根不夠 講輸人家竟然就這樣(臺語) 自己也是怎樣? 很多長期以來講解淨土教法-就是照本宣科唸唸 就是起信、起信這樣 就老是起信-沒講原理 所以你突然間被問了-那就被他的舌頭所轉了 就卡在那兒、傻在那裡了 答不上來了 就這樣倒了佛教架子 然後最後自己也在那裡起懷疑 真的是這樣-是怎麼了?(臺語) 差一個字而已(臺語) 一字就差很多了(臺語) 差一字(臺語) 像這種都是要把教理搞清楚 佛法太深奧 它的實踐有時候-又看起來很直接 你難免就讓人家這樣生起輕慢 懂意思嗎? 生起輕慢 一定要好好學學這教理 遇到緣的時候-講個兩句讓他聞香(臺語) 不然以為佛教是隨便的-(臺語) 一定要這樣 講給他聽 講到哪裡去了? 好!那麼就是如來藏緣起 有人提到說-那會不會跟梵我有接近? 我說差了 也是差了一丈差九尺(臺語) 一丈差九尺 哪裡會差不多? 差很多 是不是啊? 那也不同 好!那麼接著第三 第三項的比較 第三項的比較那就是 就緣起論來說 這真好 緣起論恰是它原來的位置 那就來談談緣起吧 佛教的緣起一般來看-事實上有五種緣起 這叫有宗 有宗談緣起 有宗有六種緣起-呃!五種緣起 那麼談實相宗-那就天臺 實相 那個龍樹菩薩的-這個《中論》等 那另外更早的實相論 到了天臺可以說-是一個發展了的實相論 所以說中國佛教-大部分都是有宗 受到有宗的影響 像華嚴宗是有宗 天臺宗是實相宗 但具有什麼? 具有有宗的性格 它 不是有宗性格 它能夠包含有宗 它已經把龍樹菩薩 他沒有在那個時代裡頭-刻意解釋得那麼清楚的 因為他不需要 不是龍樹菩薩不懂 他不需要那麼解釋得清楚 他到了 他到了這個中國的這個時候 這個智者大師有必要解釋清楚 那把它再開發 這實相論再開發 所以在這裡頭的緣起論裡頭-你是看不到天臺宗的 你是看不到的 那沒關係 因為這屬於有宗的部分 不屬於實相論的部分 是屬於緣起論的部分 不過我告訴你-實相論也不會離開緣起 一切 佛法以緣起為核心 只是說它談法不同 特別以空性見為核心的時候-我們說它叫實相論 是這樣 那麼以緣起生滅來談現象的-這我們說它是緣起論 是這樣來勉強的分一下而已 其實通通都叫緣起論也沒關係 但是在這裡頭-是不談到天臺宗的 為什麼? 因為天臺宗-不講所謂的緣起這種觀念 但它運用了緣起 但是它講的是什麼? 是講三諦圓融 是一心即法界 是講「即」 它沒有講緣起 它也不談 它也不談生滅門 由生滅產生種種 它覺得這個還有生滅-那就太後面了 那太形而下了 是這樣 所以說它是真的是-壓根兒就是實相論 它才一心即是法界 你就這一念心看清楚法界就是 不用再去多談怎麼樣生起 你就這一念心你就看清楚法界 這是很單刀直入的方法 所以很適合修 那理論也夠清楚 那麼所以它-不屬於緣起論這一部分 希望大家不要覺得奇怪 好!來!我們來看一下 首先什麼叫緣起? 緣起是依緣而起 「依緣」是指的「依著條件」 「起」是指的「發生」的意思 諸位懂了沒有? 你們這在家居士、沙彌等 這就很容易懂 這緣起這幾個根本概念 聽得懂嘛-是不是? 因為有種子-所以才會長出稻子 那麼稻子要長出來 就要有水、空氣、土壤、-養分等為緣 然後有這個稻子的稻穀為因 那有因有緣長出一棵稻子來 長出一棵稻子來 那就是有因有緣 所以什麼叫緣起? 就是依這個緣 藉著這個條件 藉著這個種子 還有水、土、陽光、養分等-然後為緣 這樣種種為緣 這叫做條件 然後就發生了長出一棵稻子-的這個事實 那麼這就叫做緣起 你看佛教根本理論這麼簡單 這一切 人生的一切的一切-通通是這樣來的 只是剛開始只被用來-解釋為我生命的苦悶相 十二因緣、四聖諦 剛開始是解釋成這樣 慢慢的擴張為、解釋為-一切宇宙人生生起的原因 所以它非常科學的 它從根本原理-一直擴張到一切的解釋 因為就佛教徒來看 如果這個原理是-能夠運用在人的身上 人的煩惱身上 它也應該能運用在-一切宇宙萬法身上 是這樣 所以它用這個緣起-解釋了一切宇宙萬法、輪迴 現在跟未來等所有的 好!那麼這個……-「起」就是指發生的意思 因此緣起就是-藉著種種條件而產生現象 這樣子的一個原理就叫做緣起 亦稱「此緣性」 「此緣性」 這個緣的緣 這個緣之性 就緣 緣於此 還有什麼?-相依性 是指的現象互相依存-的這種關係 叫做「此緣性」 此緣 這個東西有個互相依存的關係 在古文裡頭講叫「此緣性」 有依存之性叫此緣 或者叫相依性 或者叫依他起性 這個都可以講 這就是這個「起」 那麼所謂的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這是一個概論性的說到了-緣起概念 不過在精細的方面說-到底怎麼生的? 怎麼產生的等等這個 當然各個論、緣起論就有不同 首先第一種最根本的緣起見-就它到底為什麼它會生它呢? 為什麼呢? 第一種叫業感緣起 由業力所感產生緣起 這已經在解釋什麼? 解釋緣起的內在因了 是因為業力所感才叫緣起 什麼叫業力? 先說什麼叫「業」? 然後再加「力」 再加個「力」字 什麼叫「業」? 「業」就是身、口、意的造作 身…… 身去做、做事情 我拿個球 往窗戶那邊一丟 這是你的身的造作 那就會產生一種力量 怎麼樣? 匡啷!打破了玻璃 沒多久有個老師走出來 拿了棍子追著你跑-對不對? 猴囝仔(臺語)-怎麼打破玻璃咧? 這就是業力所追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他就追出來了嘛 「業」是一種身、身體的操作 或者嘴巴的說辭 或者意念的思考 比如說你一直老想著-要吃這個……冰淇淋 然後你走到外面去 你自然眼睛就往著那個……-冰果店去看 什麼店上去看 哪一家有賣我要吃的冰淇淋? 你就有了一個 有了一個想法之後-產生一種餘勢 餘勢聽得懂嗎? 剩餘的那個勢力、推動力 那個推動力會引生你-接下來的身、口、意去操作它 所以什麼是「業」? 「業」就身、口、意的造作 「身」身體、動作 語言「口」 講話 「意」念思惟 你做了任何的身、口、意-的這個造作之後 就會在下一秒鐘 引生一點點動作 引生一些力量 讓你隨順著剛剛-所說、所想、所做而去操作 所以有了前因-的身口的造作之後 就會有一種力量來引生-下一個階段的身、口、意造作 所以前一段的身、口、意造作-名為業 它能引生下一段的-身、口、意的動作 名為力量 因為引生它 引 吸引的引 生起的生 能引生這個動作-有沒有? 是不是這樣子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這叫做業力 這叫業力 這叫業力 所謂的業感緣起 就是說依於這種業力-來生起種種的因緣 生起種種的因緣 以業力做為這個什麼呢? 做為這個……緣起的推動力 做為緣起的推動力 這種觀念 這種觀念基本上-在科學裡頭也是這樣 比如說科學人會 科學家會問-太陽為什麼是熱的? 對不對?那就問 因為裡頭有那些離子-在做核融合 核融合的時候-會放出很高的能量 能量放射出來所以會熱 因為有核融合的業-產生熱能的力量 傳達到我地球來 那我地球才會因為太陽的能量-而產生種種的生命 這是純物質的思惟 它也是一樣業力 也是一樣有什麼呢? 有這種因緣的 業力因緣 是這樣 所以這個-是很科學的概念、想法 好!我們首先看業感緣起 就以業力感召-而生起種種諸緣 這是就生命體來說的-不是就物質來說 主要是以生命體來說 所以如《俱舍論》所說 《俱舍論》就是在談業感緣起 談什麼呢? 謂諸法之緣起係由於業力 業力就是吾人身、口、意-造作之後所留下來的餘勢力量 對吾人之未來具有牽引之能-這叫業力 聽懂嗎? 聽懂嗎? 所以說藉由這個業力所感之故 那麼由善惡之業力-可招感善惡的果報 此果報 那產生一個果報 這個果報又是一個業力 又是一個業 那既然是業-又產生力量 又導引下一個 這樣聽懂了嗎? 這是就一個大的 或者就是一個業力招感因緣 以業力來招感這個 身、口、意的造作形成業力-招感下一個因緣這樣來看 所以果報亦為業 故亦必再招感次一之果報 如是則因果相依而循環不盡 主要是以四聖諦、十二因緣-為核心而展開 四諦、十二因緣 這樣懂嗎? 這個通通以人為核心-有沒有注意到? 以自己的煩惱為核心在談的 它不談整個宇宙法界 它不談這個 所以整個《俱舍論》-談的就是一個身心 自我身心的問題 談的就是這個什麼呢? 就是身、口、意造作 所以《俱舍論》-其實蠻重要的一部論 確實是 在臺灣因為生活-已經複雜化、現代化 然後大家出家人也忙-在家人也忙 沒人有時間講-或者聽《俱舍論》 是這樣 早先中國早期有俱舍宗 也是就是這個原因 就是因為它很重要 它幾乎集小乘有部宗的-重要的思想 全部成就在裡頭 這就是業感緣起 這個業感緣起幾乎沒有 下面的所有緣起-沒有哪一個會否定業感緣起 諸位你要了解 只是問題是 它只是談在一個生命的-單一生命的狀態而已 不足 只是這樣而已 以下的其他緣起 不但不會反對-還會包含它 所以這是一個最核心的緣起見 核心的緣起見 因為你的造作-引生了下一世的種種 我們常常講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有沒有? 那就是這個 這是明顯的-就是業感緣起的概念 這樣諸位了解了嗎? 那這個業感緣起最核心 最核心 然後再來 第二叫做賴耶緣起 它進一步了 進一步要開始解釋-很多種種外在現象 因為如果一切是業感緣起 那為什麼? 那我自己的事-我生活那就對了 怎麼會你生活在美國-我生活在臺灣 他生活在大陸 這個人生活在日本 那個人在哪兒呢? 再來那到底什麼具體的原因 什麼樣子的承載 讓我這個業力-能夠在今生延續到下一生呢? 這種觀念 因為業力招感 業力招感 如果今生-很容易懂嘛 這個小妙法、小妙智 你拿球打破玻璃 被師父去罰站 這是今生馬上就受果報 因為人就在那兒 對不對? 逃不了 馬上被學師父抓回來-給我跪香 是不是這樣? 所以很現實的 活著的 問題是那開始有外道要問了-那死了咧? 死了是什麼東西-還追得到他呢? 對不對? 你假設這個小孩子打破玻璃 結果一不小心又摔下樓梯 摔死了 那沒辦法去抓他來跪香了嘛 這好像這個業力牽引就中斷了 所以說一個輪迴的-一個主體概念到底怎麼建立? 這怎麼發生的? 像這樣子不是在業感緣起裡頭-所討論 就討論不到了 為什麼呢? 因為早先阿羅漢一試都成功了-都修成了 他就沒去管那麼多 那現在愈來愈修愈慢了的時候 大家都在想那我今生所造的-會不會就不見了? 我今天修禪定修得很好 結果就死掉沒開悟 那會不會再承載到下一世去? 那承載-是用什麼原因承載的呢? 像這樣子觀念 就發展出了一個 能夠將整個-三世十二因緣連結起來 並且能夠一絲一毫的因因果果-通通不損壞的這種因果緣起觀 那就屬於賴耶緣起 他說你的心本身所造的一切 在第八意識當中都會形成-一個記錄的符號、一個種子 身、口、意的造作-通通會成為一個種子 然後就記錄在這個賴耶識當中 那麼記錄下來之後-這個種子會帶引你到下一世去 那遇緣的時候它會生起 所以你上一世所造-為什麼這一世會被牽引? 是因為那種子含藏了這個能量-這個意涵 這個……因子在這裡頭 這樣諸位了解嗎? 種子沒有方所-沒有 非色相 那也有人 當然也有 《俱舍論》裡頭認為-那是微細色 也認為 某種意義上-也會把它認為是一種微細色 那這就是所謂的賴耶緣起 進一步的他提出來說-這個非色非心 呃!不……它是非色法-它是心法 心就沒有質量 它會以一個種子意-來運載到下一世 所以法相宗基於《解深密經》 《瑜伽師地論》、《唯識論》-等所說 謂一切貯存於生命主體 這個阿賴耶識的這個-叫生命主體 中的種子都是能生出法的因緣 那麼待外緣 什麼叫外緣? 什麼外緣? 等無間、所緣緣、增上緣等-這些緣 我們今天就不解釋了 就種種的緣 等無間就是一直相續的-相續的緣 你比如說自我愛是等無間的 所以它才能引生你去投胎 你懂嗎? 它才能引生你去投胎 這等無間緣 那有些是增上緣 有些增上緣是你要遇到-你才會加強那個力量 是這樣 那麼所緣緣是指的 你在那個境界當中 自然就會招感了那個因緣-讓它繼續生長 你比如說 種子放在土裡-它會跟土有關係 然後才長出植物出來 你把一塊錢放在土裡-不會長出兩塊 是不是這樣? 它不是它的所緣緣 是這樣 這各別的不同 這個是很自然會在什麼因緣 受精卵在母胎裡它才會長 一隻小蟲放在母胎裡-不會長小蟲 不會 意思一樣 好!那麼我們今天-先談到賴耶緣起 這樣子稍微跟大家提一下 這一些你不要以為-跟《大乘起信論》沒有關 你把這些都搞清楚 你讀《大乘起信論》勢如破竹 完全 概念完全釐清了嘛 勢如破竹 我只要把文唸一遍就夠了 那麼開玩笑啦-還是會解釋 就是說這一些還是-大家耐著性子把它聽完 好!我們上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