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略釋 17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起信論略釋〉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跟大家講了這個本文 入文裡頭的這個序分 甲一、序分 接著我們講到甲二、正宗分 甲二、正宗分 我們上一堂課-剛帶大家看這個科判 其實它分三科 那麼乙一是立義分 立義分是最根本的 要理解《大乘起信論》-的核心思想 其實立義分-是一個很基礎的地方 當然在解釋分的時候 一開始講到真如門 那當然就是它最核心的-成佛的根據 《大乘起信論》無非就是-提出了一個成佛的根據 一個根本出來而已 那因為這個根據有了 所以一切眾生皆得成佛 一切眾生不得不修行 簡單的說就是這樣子 所以說 不過要做這個解釋分-解釋真如之前 當然他先立那個名義 或者叫法與義 法 我們可以說是一個-就論主來認知的話 這個法是一個客觀-一個存在的一個 非物件、非方圓、非大小 但是卻是一個存在的 具有體、相、用三大的-這樣子的一個存在事實 那你能說它存在物體 存在的概念、存在的大我、-存在的什麼神我 什麼第一因-都不是 它都不是 不過它確實是一個存在的事實 那麼叫做立為「法」 再來就是以這個法它有-什麼樣子的功能、相貌、體質 那麼就體、相、用三大 這就是說明它的義 這個立這個義 其實對於-有大乘大根機的人來講 到了那個立義分的時候-他就懂了 懂了之後 以下所說的無非就是-再繼續的細緻的解釋 這個立義分所楬櫫的這個觀念 這樣而已 這樣知道了解吧? 那所以說這個正宗分分三科 第一科這個立義分 也可以是大乘立義分 也可以是把它想成是-真如立義分 都可以這樣想 大乘是就結果說-真如是就因說 立這個義 立這真如的因 給你知道說一切眾生皆得成佛 不然一切眾生修行會茫然 他不曉得成佛原理基礎在哪裡 像那個淨土真宗說-我是徹底的凡夫、罪人 我應該放棄我自己的救度 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 善巧則善矣 但是這個是-這個也是一種無恥 這固然善導大師說我們是-無始來業障無能自度 但這是就我們不要我執-不要再起顛倒妄想這樣說 可不是說否定了-「我們能成佛」這個觀念 淨土真宗 日本 傳到日本的那淨土真宗 極端的解釋了祖師的這種話 弄得一切眾生很偏激 他信阿彌陀佛-就像信上帝一樣 甚至於還把阿彌陀佛當本初佛-這種觀念 這是極端的錯誤 邪解經典 所以古來自來-這淨土宗在民國初年企圖 淨土真宗 日本的淨土真宗-企圖要傳入中國的時候 就被包括太虛大師、印光大師 然後還有楊仁山等居士-大力的呵斥 可是現在卻無所不其極的 各種管道進入到-這漢地的佛教來 那在這裡-《大乘起信論》提起的時候 你能很真實的領解 我們與諸佛有共一個真如心體-這樣子的觀念 這是很重要 那麼這個也就是在-第二、立義分當中首先的說明 並且楬櫫了這個觀念 我們來看看這個文 這個是甲二、乙一的丙一段 我們先看看 丙一是總標 次說立義分 摩訶衍者 跟著唸 我就合掌跟著唸-你就跟著唸了 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 云何為二 一者法-二者義 這就總說 這一段文就是總說 這是丙一 甲二、乙一、丙一-的地方就到這裡 那麼摩訶衍者 大乘是什麼意思啊? 你看一開始就來了 就告訴你大乘是什麼 大乘總說就有兩個意思要說明 一個是大乘之法-二是大乘之義 什麼是大乘之法呢? 法就大乘的體質-大乘的根本 大乘 大乘之所以是大乘-它的基礎在哪裡 這就是法 客觀之法體 因為有這個法體 所以大乘是必然的 諸位!《大乘起信論》-這樣子的觀念 就讓一切聲聞法-沒有立足之地 一切聲聞法通通不名為究竟的 不是說你要或不要的問題 不是你發心大或不大-來分大乘或小乘 是你見理清不清楚的問題 聲聞人不了真如 不知真如心性 所以他根本在心遊法外 心在法之外 在這真如心法之外 《大乘起信論》可以讓你知道 這個大乘之法是一個真實-可依止的、客觀的這個法體 那麼其次就是義 就它的相貌、它的作用、-它的本質 那麼云何為二? 總說有二種 摩訶衍 要說摩訶衍的內涵-總說有兩個意義 一個是法這一邊的意義-一個是 什麼是「法」? 就是大乘的這個什麼呢?-這個客觀所依的法體 所依的法體 那麼什麼是「義」呢? 就這個法體所表現的-性質、體質、相貌、功能 就是義 我要談大乘 我就從這兩個角度來說 這叫總標-丙一 那丙二? 接著我們看 丙二分兩科 一科是法 談到法了 前面講了一者法-二者義 那現在先談法 那麼丁一 丙二、丁一是哪裡啊? 咱們接著唸 所言法者 謂眾生心 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 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訶衍體故 是心生滅因緣相 能示摩訶衍自體相用故 好!這裡是丁一 他立了摩訶衍的法的根本意思-在這裡 法的根本意思在這裡 你對照著這個科判來看 在文字旁邊有標 你要對照著看 甲、乙、丙、丁-這個不是搞著玩的 它就是要讓你對照那科判看 什麼是法呢? 什麼是大乘的法? 什麼是法? 大乘 大乘它之所以是大乘 它到底有什麼? 到底他憑什麼說它是大乘? 或者說為什麼那是大乘-是佛的究竟乘? 或者另外意思講就是說-大乘所依的是什麼? 大乘所依的這個法體是什麼?-眾生心 所以哪個眾生沒心? 眾生只要有心 那麼那個心就是大乘所依 換句話說一切之眾生 你沒有別的法可修啊 就是修這個大乘法 因為眾生有心啊 你把生滅心熏回真如本性 那這就是完成了大乘 所以不修這個-他不名為大乘 也不名為佛種 這樣懂了吧? 所以前面講要破疑、要除疑 要這個除疑 然後破邪 有人不認識、有人疑惑 有人根本不認為有 不認為有的就是邪見 有人疑惑-要除這個疑、要破這個邪 除疑破邪-讓你恢復認知這個大乘 那這就是 那這樣你就入佛種 因為佛也是眾生 佛就是把這真如心顯現回來了-所以他成佛 那你不相信 那你永遠是什麼? 蒸沙煮飯 永遠就蒸沙煮飯 你要吃飯-你蒸沙幹什麼呢? 專心聽!這裡很重要-不要打妄想 所以所言法者就是什麼? 就是這眾生心 那麼天臺也是這樣講 介爾有心-即具三千 那也是講這一念心 不過這個心不同 天臺講的心是-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這裡講的心是-眾生內底裡的一念真如心 但是同一個心 不過見解不同 見理的深淺不同 所以在 所以等一下你就會看 他說 能生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 你看他認為真如心是-它的用是能生世間善因果 世間跟出世間善因果-天臺就不這樣講 天臺最忌諱講善跟惡 天臺講一切 它不分善跟惡 這裡特別就標舉了善 所以說它是從別教-引申成導入圓教 它不是純圓獨妙 善與惡也不可分 不過這裡當然你也可以想成說 馬鳴菩薩或者某一位菩薩 他為了善巧-特別舉「善」這個字 那麼惡不談 暫且不談 天臺把惡也包進去了 它純圓獨妙 這裡你就看到不同 立義分你就看到不同 蛛絲馬跡你就看得出來 談的是同一件事情 不過見理深淺不同 所以它的體、相、用-也不同 那麼我們來看什麼是法呢? 這大乘所依的法-那麼就眾生心 只要有心就是大乘 所以你怎麼可能在心外求法? 然後你說你入你的涅槃-不了真如心 這樣子阿羅漢-只是斷了見、思二惑 不名為真顯佛種-真見真理 不是真正的見到真理 這樣懂嗎? 這《大乘起信論》的根本義涵-就在這裡 它一定要你認識這個眾生心 那你看這個完全跟六祖大師-的那個講法一樣 不了本心-修法無益 完全是一樣的 他講的也是這真如心 那好!那麼接著呢? 是心怎麼樣呢? 這個心是怎麼回事兒? 這個心 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 世間法 一切世間的染污之相 一切世間的煩惱、輪迴之相 輪迴之法是世間法 出世間法呢? 一切清淨相 從聲聞、緣覺、菩薩-一直到佛的法 那麼就出世間法 清淨、染污 清淨與染污完全分開來 所以叫世間、出世間 你有沒有注意天臺裡頭-也不分這個 它就是講法 它不講世間、出世間 它偶爾也提-但不在兩者的分別 它在這裡有分世間、出世間 這一切法 心攝這世間法跟一切出世間法 有染、淨二法 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 看到沒有? 就是因為有這眾生心-才能顯示摩訶衍義 我剛剛不倒著說嗎? 我說哪個眾生沒心啊 有心就顯示摩訶衍 所以你修心 那你不修摩訶衍-不然修什麼? 摩訶衍就大乘 不修心就遠離了摩訶衍-就遠離了大乘 那就不名為續佛種 所以聲聞法完全沒有立足之地 在這裡是完全沒有立足之地 看到沒有? 那你說那這樣-難道不修聲聞法嗎? 不!一下手就認清這樣 一下手認清這樣-一下手修就是大乘 沒有所謂的先修小乘 這是今天學院派很多-讀了一些書就把它想成這樣 西方的那個社會人文學-來研究佛教 他就把它想這樣 哦!原始佛教 《阿含經》裡講的-那才是原來佛所說的 這些都是發展出來的 那這樣的話 你又不敢說大乘是非佛說 你又不敢說小 那你又聽了他這樣講 又覺得聲聞乘很好 結果你就會 你就最好最好 你也頂多搞成了-先修阿含再修大乘 你就想成這個想法 阿含的觀念-早在大乘裡頭就包含了 它為大乘所用-但是不是大乘的初階 你唯一只有一乘 就是修這一念心 對不對? 所以在這裡根本-你沒有聲聞乘的立足了 沒有 所以有人說中國佛教都講大乘-都講圓滿 這沒有這個聲聞法的地位 你說要什麼地位? 你說要什麼地位? 他這些論就這樣-直接就導入了這樣的概念 你說要什麼地位? 是不是? 好!那麼呢-依於此心顯示摩衍義 那心是一切萬法的根本 何以故呢?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訶衍體 為什麼呢? 因為那個心它有第一相-叫真如相 那就是摩訶衍體 所以真如者為大乘之體也 這裡頭很特別 這裡顯然提了一個清淨心 真者不異 「真」者不偽、不妄-謂之真 「如」者不異、不變-謂之如 如如不動謂之如 不變異謂之如 不虛偽、純然真實-謂之真 它是用一個名詞-不得已才解釋這樣 可是天臺連這種語句它也不用 它不從真如心修起 它說妄心即是真如 它也不特別修真如心 它也不建立真如心為大乘的體 它說就這一念心為大乘的體 不同哦 不同哦 是這樣子 不過沒關係 我們繼續了解-《起信論》怎麼說 它說 心的真如相 這個真如相 「真」者不虛妄-「如」者不變異 不虛妄、不變異的 於佛不增-於眾生不減 從來如如-虛毫不假 無有苦難-純是真實 那麼這個純是清淨 這樣子的 這是心 這是真如心性、心相 所以說心真如相 有沒有? 心真如相 這樣的心相-這樣叫做真如心相 這個叫做摩訶衍體 所以你就要把這個體給修出來 你有這個體-你怎麼可以修別的法呢? 別的法通通不對 叫心外求法 叫外道 名為外道 所以這樣講起來 這樣講起來-聲聞人也是心外求法 在這一念心之外求法-名為外道 就這個意思 OK!好!然後這是摩訶衍體 就「即示」 就顯示了摩訶衍體 那麼另外呢 是心的生滅、因緣、-是心的這個生滅相 生滅、因緣相 是心本身的生滅 就「是心」-那個心會生滅 那個心有生滅的種種因緣 那個心有生滅之後-產生的種種相貌 這三個事情 叫心生滅 生滅因緣-心生滅因緣 心生滅的相 這三種能示摩訶衍體的-自體的體、相跟用 自體的相、用 自體它的相跟用 前面講真如是摩訶衍體 接著講摩訶衍的相跟用 是因為它有生滅因緣相 心有生滅以及生滅因緣-還有生滅因緣相 這樣叫生滅因緣相 它是指的三件事情 心生滅、心生滅因緣、-心生滅相 是指這樣的意思 我們來回過來看那個組織大綱 組織大綱裡頭 我們回過來看 這個顯示正義裡頭的生滅門 最下方有個釋生滅心法 染淨生滅 下面有分三科有沒有? 分三項有沒有? 叫生滅心、生滅因緣、生滅相 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看到? 就講這個 就在立義分裡頭已經跟你提了 心的生滅就生滅心 然後呢 心的因緣就生滅因緣相 心的相就生滅相 心生滅相 這樣懂了嗎? 生滅心、生滅因緣、生滅相 這一個表達了它的相跟用 乃至於也是它的體 能顯示摩訶衍自體相用 自體還有相用故 這是在就生滅心說的 它的真如自體就是大乘的體-摩訶衍體 可是摩訶衍也能夠顯示相跟用 因為它還可以有清淨的生滅 還有清淨的這個相 好!那麼這丁二 那麼丁一就是別釋這個法 那再來別釋什麼呢? 別釋這個義 別釋這個義 來!我們唸 義有分幾科? 哪三科啊? 啊? 戊一、體大 戊二、相大 戊三、用大 我們體、相、用三大-一起唸下去了 那麼很容易看得出來的 所言義者 則有三種 云何為三? 一者體大 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 二者相大 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 一切諸佛本所乘故 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 好!這就是體、相、用三大 如果要再分別那各句子-那裡頭又有好多了 那不談 我們就是體、相、用 首先所言義 義就是這個心體裡頭的質 內在的體、相、用-就是義 那麼義有三種義 第一義叫做體大義 體大 什麼是體大? 謂一切真如平等不增減 一切法真如平等 一切法真如-你看到沒有? 謂一切法真如平等 我們今天明明講心 現在又提出了法 換句話說 他已經在暗示著什麼樣? 不是暗示 心攝一切世間法跟出世間法-對不對? 換句話說倒回來講-一切法即是心 也可以這麼講 也可以這麼講了 那麼就這個立場上-又跟天臺一樣 懂意思嗎? 對啊 攬一切法為我的心 這基本又一樣 一切法善惡諸法都算 所以它介在別、圓之間 從別接圓-就是這樣 那麼既然是一切法 心攝一切 不過它因為講心生、心攝-這就不同了 是法、心有攝的關係 這又有一點不同 那好!不管啦 那不過這怎麼說呢 他說 一切法它的真如性-是平等的、不增減 那麼一切法-它當中都通通都是真如性 那換句話說 一切法大不大? 大啊 宇宙萬物一切眾生-通通在一切法之下 通通是屬於一切法 對不對?(臺語) 是不是樣子啊? 那它都是真如性平等不增不減 所以凡夫你的真如性-也不增不減 我佛成佛真如性也不增不減 是不是這樣子? 那換句話說 遍一切處皆是真如性 時間、空間、一切對象等-皆是真如性 這不就體大嗎? 這不就是體大嗎? 對不對? 遍一切時、地、對象-就體大 因為真如性平等不增不減 都有這真如性 沒有少掉 沒有少掉 所以換句話說真如不可分別-不一不異 那換句話說-真如遍於一切處 也可以這麼講 那遍於一切處不就體大嗎? 好!那再來 什麼叫相大? 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這個如來藏就是講真如 這裡用的如來藏 突然間冒出一個如來藏 他也沒定義 這古人有時候寫書 他會把它用詞用上去-是因為他參考百部經論 其他的經跟論-有時候會寫成如來藏 他這個時候他就自然引用 這裡頭講的就是真如 真如講成如來藏是指的-能具有一切如來功德之含藏 聽得懂嗎? 這樣講有點像說一顆豆子-裡頭可以具有好幾百顆蘋果 你可以去種一顆豆子 但你無法限定這棵蘋果樹-會有幾顆蘋果 因為它含藏了無邊的可能性 如來藏有點這個意思 一切眾生在因地上-展現不出如來的功德智慧德相 可是含藏著一切如來 他將來成佛-所能顯現的一切萬德莊嚴之相 那這樣子是如來所能成就的相 但是在你眾生心中含藏著 那麼名之為這叫如來藏 那麼也就是你的真如心 真如心表現出無邊的功德-而且稱性的功德 什麼叫稱性? 不假外求-本來具足 而且於一切眾生不增不減 這就叫稱性 天臺講還是介爾有心即具三千 理具事造的這個三千如的一切-都是什麼呢? 都是這一念介爾-非善惡、非染淨之心 那麼他講的這樣子叫做如來藏 天臺講這樣的如來藏 是又加深了-一切惡法也是如來藏之一 但這裡特別提的是-無量稱性功德 這裡有一點特別舉的是指的-善的那一部分來說的 這又有點稍微不同 不過無所謂 它反正也沒有講那麼清楚 你可以 因為以下你會知道-他特別講善 不過在這裡你可以知道 這就是如來具足無量 如來藏具足無量稱性功德 也就是你的真如性-真如心具有如來藏的功能 那麼它就是 換句話說它就 另一個名稱就叫如來藏 它具有稱性的功德 那這樣子的話-稱性功德謂之相 為什麼? 因為有功德 功德要能眾生能見的 能見為相 能見為相 「體」不一定見得到 「相」就可以見得到 所以有功德它一定不會長得 《法華經》上講的-喎鼻歪斜、皮膚黧黑等等 他就不會啦 一定很莊嚴 是不是這樣子啊? 如來的莊嚴相也是這樣 好!這是入無量的稱性功德 所以這是就相來說有相大 無邊無量 那跟阿羅漢的那有邊有量-而且不莊嚴這樣來比的話 它是不是就是相大? 是不是啊? 所以說大乘有這個相大 大乘還有一個什麼大? 大乘有用大 能夠什麼樣? 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善因果故 看到沒有? 善因果 特別提的是善因果 以天臺來講是 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 也不用提了 就能生一切法界因果或者含藏-或任持一切因果 也可以這麼講 他就不提善惡了 而且重點在真如心是能生 天臺講的法界心不生 這點又不同 這樣了解嗎? 這點不同 那你說那怎麼回事? 以後你繼續再 我們再研究天臺就能了解了 這裡先保留這樣的訊息-讓你知道 所以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善因果 那第一個 這個第一個「用」 第一個「用」 它有三個「用」 「用大」講三個、三句 第一用就-能生世間、出世間善因果 第二用為諸佛所本乘 本所乘 也就是說 佛之所以能成佛-簡單的說就是因為真如之用 它有熏之用 真如有淨法熏染法-把染法熏成淨法 那麼這就是-諸佛之所以能成佛的原因 諸佛乘這個真如心的用-這個作用他才能成佛 不然沒有一個眾生能成佛 所以你相信有心-你就能成佛 因為心有能讓你成佛的功能 所以這樣講你還會去自殺嗎? 你還會去懈怠不修行嗎? 你還會因為你曾經有的過失-而耿耿於懷 然後修不了行嗎? 你會因為你現在有煩惱-而不想活嗎? 你會因為你現在有煩惱-你不想修行 或者你認為你修不了行-你就不想修了嗎? 嗯? 不會的 就不會了 對不對? 因為這個都如如不少、不缺 懂不懂? 好!是一切諸佛本所乘 諸佛乘它 那麼接著講菩薩 怎麼樣? 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 菩薩還在因地 他剛剛講果地 果地的佛就站在這個位置上-乘它而成佛 現在我成佛-就果說…… 現在從因說 一切在因地修的-也乘此法到如來地 所以不懂它的人-真的是修法無益 《六祖壇經》講不了本心-修法無益 哈哈!就這個意思 對不對啊? 你就坐不到車子嘛 坐不到車子你能到哪兒? 對不對? 只能在這個少分的區域 這樣run來run去的-(跑來跑去) 是講這個三個用 成就一切世出世間善功德、-善因緣、善因果 那麼為諸佛之所本 那麼也為菩薩修行至佛果-的所依 就講這三個 好!了解了沒有? 好!最後一句話-就是丙三、結章 結這一章結束了 告訴你結束了 已說立義分 哈哈!一句話 已說立義分 我說了 我說了這就是立義分 我前面不是跟你講-我要講五分嗎? 我已經說了第二分立義分 懂了吧? 叫結章 結這一章 把它了結起來 好!已說立義分 接下來丙二是什麼? 解釋(一心)分 分幾科? 還是一樣 哪三科? 標章、別釋、結章-對不對? 好!標章 第一科、標章-丙一 來!唸一下 次說解釋分 解釋分有三種 云何為三? 一者顯示正義 二者對治邪執 三者分別發趣道相 好!這就是什麼? 標章對不對? 標它有幾章? 標它有三章 是不是啊? 是不是? 好!那麼總標這個標章 接下來就要別釋了 別釋這三章的內容了 他也分三大項-對不對? 好!別釋分幾科? 啊? 分幾科啊? 三科 就是丙二 丙二、別釋分三科 顯然他已經告訴你答案了嘛-對不對? 丁一應該是什麼?-(顯示正義) 那如果這樣-丁二應該會是什麼? 會是什麼? 不用翻啦!本文裡頭就有了 是什麼? 對治邪執 那丁三咧? 分別發趣道相 一定是分這三科 所以解釋分說穿了也就分三科-對吧? 那你分三科 一一科去把它理解 最後再把它連結起來 你就全部了解了解釋分 所以研究經典就是這樣研究的 懂不懂啊? 好!那麼標章 接下來別釋一定分三科 對不對? 那丁一、顯示正義分 顯示正義分分幾科? 啊? 兩科 分兩科 哪兩科? 啊? 總示跟什麼?-別明 總示 我們來唸一下 顯示正義者 依一心法 有二種門 云何為二? 一者心真如門 二者心生滅門 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 此義云何? 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好!這就是別釋裡頭分三科-裡頭的顯示正義 顯示正義當中的-戊一、總示 總示你這一心-到底是怎麼一心? 先總示這個一心說它有兩-怎麼樣? 有兩門 依一心法有兩種門 我告訴諸位這個「總示」-是《大乘起信論》的法眼所在 心眼所在 它就這麼短短兩句話 幾句話 兩行而已 兩、三行而已 講的就是這個 他說什麼叫顯示正義啊? 就是告訴你心真如 這個真如心的真正本義-最正確的義涵 那麼依於這一心 依於這一念心法 這一心法就真如心-對不對? 前面講的嘛 所言法者謂眾生心-對不對? 就這一念心 這依一心法 那麼它有兩個門 什麼叫兩個門? 兩個面相 不是這樣哦 不是說一心是這個 然後把它割成一半 左邊叫做這一個一門 另外一邊叫一門 不是哦 不是哦 不是割裂哦 這樣就錯了 你不要這樣想 假設這是一心 他說有兩門是指說 心有一個「體」這一門 有一個「表面」這一門 它分這樣門 也不是這一門跟這一門 也不是正面跟反面-不是 正面跟反面-它各別存在著 他講的是體跟相貌 跟不動 跟生滅 這樣說 所以他講說一門不是這樣的-切割成左邊一塊、右邊一塊 也不是講正面一面、反面一面 不是的 是講不動的體跟生滅的相-這樣說的 生滅的外表這樣說的 叫做兩門 雖然它同一個 所以你看 云何為二? 名字出來了 一者什麼? 心真如門 二者心生滅門 什麼 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 皆各總攝一切法 糟了!換句話說-一切法被兩門所攝 對不對? 照這樣講應該是這樣 最後你會發現由生入真-對不對? 由生滅門入真如門 你會發現真生不二 權實 就會相入實 會這個外相-入實際 那個我是用它原來論文的用語 叫做會真 會生入實、真 會生滅門入真如門 那這個法藏大師-他用他的語句說會相入實 他的真如門是實-生滅門是相 這樣懂嗎? 最後你會發現是一門 不過凡夫地上為了要解釋 我之前講了意思了 我講它的核心精神 要解釋凡夫的生滅相-又要解釋佛的不生滅相 它要用生滅門跟真如門來表現 這兩門語言勉勉強強說的 勉勉強強說的 你不要把它做為一個-具體真實的分割 不可以 你可以把它想成海水跟浪-的關係 海水跟浪不能分割-對吧? 但相貌不同-是吧? 指涉的不同 海水講 我們講海水那個水的質 浪是指那個質起的變化叫做浪-對吧?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你離浪 你離海水講浪沒有意義 你講浪沒有海水也沒有意義 講海水沒有浪-也建立不了凡夫的生滅相 是這樣 哎呀!這裡要很小心 進入的時候就要很小心 不要打妄想 也不要打瞌睡 你這一打瞌睡-往下的通通亂成一團了 所以講二門 這二門各總攝一切法 這裡是核心 此義云何? 他講不了多少 他講不了太多 他只有一句話回答你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他一句話回答你 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光這「不相離」會把你搞死 你這個「不相離」-很容易你就讀過去 什麼叫「不相離」? 欸!男女朋友也不相離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愛玩電腦的人-人跟電腦也不相離 愛玩車的人-人跟車也不相離 這「不相離」-讓你永遠想成有兩個 我跟他(它)不離 對不對? 所以這個「不相離」-不是一半的意思 不是指兩個東西不相離 因為前面跟你講兩門了 現在又跟你講不相離 那到底它怎麼個對待法?-它是怎麼關係? 他沒說 你得去體會 那我是先告訴你了 我剛剛已經先告訴你了 就是水跟浪的關係 它當然不相離 不是指兩個東西不相離 不是這樣子 也不是指一個東西割開來-一定要一左一右叫不相離 懂嗎? 是一個為質、一個為相-這樣子的不相離 這樣聽得懂了嗎? 在這裡一定要給我搞清楚 你要不弄清楚-下面所學的全部亂光光 你的思想概念-全部搞成二元對立 它從來就不是二元對立 那你說人家論文是講 先講真如門再講生滅門 最後才把真如、生滅-講成不二的 你一開始就叫我們不二 廢話!那不然還講經啊 你不然你自己看就好了 看到後面才把道理搞清楚 看到後面了道理搞清楚 你又得回來重新看前面的道理 因為你前面的道理把它認錯了 那這樣的話你不是很累嗎? 現在我講經就是要把-後面的道理拿到前面來講 讓你一開始-建立正確的想像跟概念 你讀它的時候你才不會-一直分離、一直分裂 一直割裂 割裂成心有生滅門、有真如門 其實最後只有一門-就是真如心 懂嗎? 一開始就要建立正確的觀念 好!以二門不相離故 當然不能離 那所以二門各皆總攝一切法 怎麼會「各皆」咧? 怎麼會「各皆」咧? 是這樣 是一隱一顯的關係 佛在心生滅門 生滅門跟真如門來說 佛是以心的真如門-來顯佛的一切境界 在他的觀念裡頭這個時候佛顯 那如果凡夫呢? 以生滅門來攝一切眾生的境界-攝一切法的境界 可是生滅門不離真如 那麼佛是真如-沒有生滅了 沒有生滅門這一邊了 生滅 生滅有無始而有終 無始以來又有終 對凡夫來講-真如門是有始而無終 哪一天你開始懂了有真如門-你看到它了那叫始 不是說它本質上 本質上也是無始 但是你可以-把它想成它是有始的 因為你不知道嘛 你沒看過它嘛 哪一天你修行了 參禪開悟了 研究天臺大開圓解-體會有真如心 那個時候才對你真正有真如 所以叫有始但無終 見到它了永遠沒有結束 當然保險的說法是-真如無始無終 生滅門是無始有終 它有停止的時候 可是不管怎麼說 對凡夫來講-他是用生滅心任持總攝一切法 對佛來說 他在眾生之前 他以前當眾生 當然就跟眾生一樣 心後當佛了那麼他是用真如心-來任持世間一切法 不過他也一樣有生滅 佛也有來來去去 佛也有投胎、入胎-這樣子的修行的這個示現 對不對啊? 所以他們真如心也攝一切法 攝一切法 是這樣 好!所以說各總攝一切法g 其實後來你會發現-就是攝一個法 就是一個心在攝一切法而已 此義云何? 以此二門不相離故 這裡就已經跟你伏下伏筆了 有悟性的人看到這裡就夠了 他就知道了 哦!是這樣啊-我知道 我體會得到 我參禪我感受得到 那就夠了 下面的就是-繼續對根性還像我們這樣 或者比我們更高的 但是還沒有那麼利的人-繼續講下去 那麼接下來就是戊二 戊二是什麼啊? 「別明」對不對? 別明什麼? 別明顯示正義的內容 那麼他別明分幾科? 分三科 第一科是什麼? 第一科是心真如門 那第二科咧?-(心生滅門) 那第三科咧? 生什麼? 即生入真門 即生入真 你看看 先講真如門 再講生滅門 最後跟你講說生滅就入真了 即 我講即 就在當下那個生滅即是入真 懂嗎? 懂嗎? 就三科 三科把它怎麼樣-標示出來 這三科標示出來 一開始讀它的時候-就要知道有這三科 好!那麼這是己一、心真如門 心真如門分幾科? 啊? 分兩科 哪兩科?-(離言真如) 跟什麼? 跟依言真如-對不對? 對不對? 好!那離言真如-有沒有分幾科? 分幾科? 分幾科? 兩科? 我敲你的頭 離言真如分幾科? 啊? 沒半科啦 傻! 「離言真如」不分科 所以說它在庚一就結束了-對不對? 好!我們來唸它-離言真如 心真如者 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 所謂不生不滅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 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 離言說相 離名字相 離心緣相 畢竟平等無有變 哇!無有什麼? 無有變異不可破壞 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 但隨妄念不可得故 言真如者 亦無有相 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 此真如體無有可遣 以一切法悉皆真故 亦無可立 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 名為真如 好!這就是離言真如的部分 我們唸到這裡 這一段文加上下面的問答-都是屬於離言真如的部分 離言真如是指的說 我在講真如 我告訴你真如的部分 真如本質上是離言的 他意思是這樣 這叫離言真如 不可說的 不可說的 叫離言真如 下面才跟你講 好吧!那我勉強說 首先你要懂得這個離言真如-它不可說 那因此我講大乘法 大乘法就是離言真如 本質上就是離言 不過完啦 我離言我就不能說 不能說就沒人懂 沒人懂就沒人信仰大乘 沒人信仰大乘-佛種就衰滅 這不行 我只好不可說中勉強而說 所以下面才是依言真如 這樣懂嗎? 是這樣 好!我們這一堂課先上到這裡 下一堂課再繼續上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