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

天台教法

月曆鐘

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 亦名中道義

停留時間

停留時間:

               

主題:請問閣主,有關六妙門之<還門>

日期:89/02/09

留言者:BILL

性別:男

年齡:27

學歷:大學

宗教信仰:佛

留言欄:

請問閣主
修行層面上,天台禪觀,不定止觀,六妙門,所為<還門>,若{無能觀之心,豈有能觀之
境...},如能如是觀,心慧相應,境智具滅,若能境智具滅,是否一念心起即具三千,然不見心相,
所以稱之無相三昧?
而(空三昧)仍有心相.是否因還有能觀之心在?


top

主題:RE:請問閣主,有關六妙門之<還門>

日期:89/02/10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BILL 在 89/02/09 的留言 ---
一念具足三千是實相的本質,是〝法爾如是〞的存在﹝但非可得的,所以論文云〝又
不見心相〞﹞,不是修成空三昧才有的。只是空三昧的層次也有深淺不同,就實修的立場說很難
一概而論,若天台一心三觀的理論而言,能觀心與所觀境是雙照雙遮的——說〝有〞固然不中說
〝無〞亦是不中【音重】。
top

主題:請問閣主:有關雙照二諦的意義?

日期:89/02/10

留言者:BILL

性別:男

年齡:27

學歷:大學

宗教信仰:佛

留言欄:

謝謝閣主的回覆!!    再請問有關雙照二諦的意義?
<智顗的漸次止觀有關雙照二諦,前(生死)空,後(涅槃)空,為方便道,因是二空觀,得
入中道雙照二諦,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覺性之海.>
在看智顗留下論中,觀心時要(雙照二諦) 或 (不得能觀所觀,亦不得無所觀能觀) 
或 (不得心,不得諸法)的狀況下.才能入中道觀.
假設某證得空假二空觀之人,要入中道觀.
雙照二諦理論上要如何解釋?    
是否是說既已證得二空,再觀心時連此二空也不要執著,而證得畢竟空?       謝謝!!
top

主題:RE:請問閣主:有關雙照二諦的意義?

日期:89/02/13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BILL 在 89/02/10 的留言 ---
仁者似乎一直將〝不得〞二字等同〝空〞字,其實〝不得〞在論中主要是指:「無法
以人類凡夫經驗予以概括」的意思。此中乃至「空」或「有」之類的概念,其實也都是凡夫
經驗所指涉的,在中道正觀中豈有「空、不空」的妄覺妄知?仁者善思!不要再受時下一些
白話佛書,一味暢言的〝緣起性空〞之類戲論所蒙蔽了。
top

主題:找尋釋禪波羅密"非世間非出世間禪"部份經文

日期:89/02/11

留言者:淨誠

性別:男

年齡:39

學歷:博士班

宗教信仰:佛

戒別:五戒 + 密教菩薩戒

Email[email protected]

留言欄:

閣主及諸大德,
  釋禪波羅密佛陀教育基金會有結緣本但缺"非世間非出世間禪"部份(未講),懇請那位師父或居
士大德翻閱釋禪波羅密原完整經文寄該部份(非世間非出世間禪)予我或在此張貼"非世間非出世間
禪"部份. 感謝! 
top

主題:RE:找尋釋禪波羅密

日期:89/02/13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淨誠 在 89/02/11 的留言 ---
《釋禪波羅密》為智大師初至瓦官寺所說,重在綜理西域大小諸禪法之關係與階次,
屬於中道實相觀的〝非世間非出世間〞,乃天台家之創發,因此在該論中但立其名,並未確實說
及,自然亦無「論文」可引。
 四禪八定等通於外道,屬〝世間禪〞;不淨觀、八背捨、獅子奮迅三昧等屬〝出世間禪〞;而
一心三觀不入空有二邊,不入生死、不即涅槃,應屬〝非世間非出世間禪〞,此部份正是大師入
滅前,在玉泉寺所說的《摩訶止觀》所攝。
top

主題:請問閣主,有關華嚴經?

日期:89/02/13

留言者:BILL

留言欄:

請問閣主:
華嚴經,為何找不到十信的部份?又天台教理中,圓教菩薩,初證中道實相,在果位,是初住還是初地?
又天台圓教菩薩果位是否相應華嚴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我一直搞不清楚,希望閣主能撥空答覆,
再次謝謝!!
top

主題:RE:請問閣主,有關華嚴經?

日期:89/02/14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BILL 在 89/02/13 的留言 ---
「十信」之名主要出在《仁王般若》及《瓔珞本業》等經上,至於《華嚴經》則出
在第三品,但也只是有其義而無其文﹙未明顯提出「十信」之名〕,因此仁者才會找不到。
但因天台智大師依上二經,而判攝本經,華嚴宗在天台之後亦沿用之,故向來皆有信、住、
行、向、地等五十階位之判立。
證中道實相之菩薩,分破無明、分證法身,在圓教則以「初住」位為始,然圓教果位以「
六即」論,但亦可〝藉〞別教之名,而說住、行、向、地等階位之分別﹝斷惑雖同,而智慧
、悲心等卻有天壤之別﹞。
top

主題:請問閣主有關四禪八定...?

日期:89/02/15

留言者:BILL

留言欄:

請問閣主:
世間禪定之四禪八定,是否有出有入,故不究竟?
又小乘初果,到圓教究竟佛,這中間的果位,仍有惑要斷,是否表示仍有煩惱?
又禪宗所謂見性,相當於天台圓教,那個果位?
又凡夫,因地修行,是否可能一生成就到達圓教究竟佛?
<疑惑一直不瞭解,希望閣主能抽空答覆.    再次謝謝!!>
top

主題:RE:請問閣主有關四禪八定...?

日期:89/02/16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BILL 在 89/02/15 的留言 ---
  色界之「四禪」定與無色界之「四空」定相對於欲界之「散動」而言,皆是禪定的狀態,故又
合稱「八定」。彼定雖有助道之功德,但因只是「心一境性」的狀態,仍通於世間的生滅法,故不
為「究竟」。
  聲聞乘不了實相,四果人雖斷枝末無明,出分段生死,但塵沙及根本無明﹝惑﹞未見、未破,
故仍有微細煩惱。
  「見性」位長,若約最初,可配屬圓教「名字即」,正是悟後起修的階段。
  「凡夫」有久修與新學乃至應化﹙如世尊﹚與輪迴之差別,很難一概而論。唯彌陀淨土法門,
仗佛願力眾生得往生當身證〝不退〞﹙阿卑跋至﹚,正是凡夫當生成就的最佳途徑。
top

主題:請問閣主:<觀普賢經>與<觀無量壽經>之差異?

日期:89/02/25

留言者:BILL

留言欄:

請問閣主:
法華<觀普賢經>與淨土<觀無量壽經>...系列,修法和判教兩類經有何不同和意義?
圓覺經中,禪那,三摩地,奢摩祂,與天台,空假中三觀,是否說的是相同?
一心三觀之<不定止觀>,是不是說空假中三觀,可不依順序?    謝謝閣主法施!!

  top


主題:RE:請問閣主:<觀普賢經>與<觀無量壽經>之差異?

日期:89/02/26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BILL 在 89/02/25 的留言 ---
    <觀普賢經>以修懺為方便,以中道實相觀為宗旨;而<觀無量壽經>則以觀佛相好為方便,
以定中見佛往生為宗旨。
    三摩地,奢摩他等,皆是〝禪定〞的別名,而天台空假中三觀,乃是天台別、圓二教慧觀的
通稱,兩者指涉全然不同。
     一心三觀屬「圓頓止觀」,與之相對的有「不定止觀」及「漸次止觀」,這是就用功方式
的不同而分的,三類〝止觀〞皆修空、假、中三觀,而且皆以「空觀」為基礎。其修法差別,仁
者可閱【法海一滴】\【天台學】\《天台禪法的特質》一文。
    top

主題:台宗問題

日期:89/02/25

留言者:海玉

性別:男

年齡:29

宗教信仰:佛

Email[email protected]

留言欄:

如何叫大開圓解?如何下手修行此法呢?

  top


主題:RE:台宗問題

日期:89/02/26

留言者:lou

性別:man

留言欄:

--- 回應 海玉 在 89/02/25 的留言 ---
佛教的中心思想"緣起"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我們假設有一個不變的目標 然後我們去追尋
這不是違反了三法印的諸行無常嗎?怎會有一個不變動的目標呢?

  top


主題:RE:台宗問題

日期:89/02/26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海玉 在 89/02/25 的留言 ---
    對天台〝圓教〞的中道實相理,有了堅定的體悟和信心,謂之〝大大開圓解〞
。修天台一心三觀可至此,一般則先學天台教理,同時修習《法華三昧懺法》,
漸漸可趨近圓解。

  top


主題:「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日期:89/03/14

留言者:BILL

留言欄:

請問閣主:
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說明我空的境界,是否對應,果位,聲聞
,辟支佛,菩薩,佛(四相全無),說之.天台說有三惑要除,佛法也有說破我執(煩惱障)及法執(所知
障)一說,此一說為何不再加一執會更好了解.            謝謝法施!!
top

主題:RE:「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日期:89/03/18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BILL 在 89/03/14 的留言 ---
    離人、我、眾生、壽者﹝靈魂之類﹞四相,乃是菩薩的基本空見之一,唯大乘菩薩則連〝離
〞相亦無。
    天台論三惑,「見思惑」通三乘人皆有,「塵沙惑」則為菩薩為度眾生而別有,「無明惑」
乃昧於一念三千的中道實相而生起,屬於菩薩的根本惑,為塵沙惑之本。見思惑盡則我執破;無
明惑盡則法執亦破盡,兩者說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top

主題:相似證,與真實證...?

  留言日期:89/06/18

  留言者:BILL

  性別:男

  宗教信仰:佛

  留言欄:

  請問閣主:

  天台,六妙門,<證淨>有二~相似證,與真實證 .若從天台所云,修三觀,或六妙門<數隨.....>而得六

 根清淨位,法華經<法師功德品>

  1.相似證,得六根清淨,是否已見實相,初發心?

  2.若無六妙門相似證之後,要如何如真實證,因之後就沒有再說?

  謝謝法施!!

top


主題:RE:相似證,與真實證...?

  留言日期:89/06/19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BILL 89/06/18 的留言 ---

  相似證時,能斷盡見思、塵沙之惑,進且伏住無明,是為天台六即佛之第四〝相似即佛〞

,此即圓教之十信位。雖未斷無明、未證實相,但已斷明、思二惑出離生死,非是一般凡

夫所及,故大師說至此即不再說了。

  所謂〝相似〞是指圓教修持中,在證入實相前已具有的「相似法味」而言,那是見實相

前自然會有的階段。

  仁者讀天台教典,最好先從《四教儀》研究起,否則光憑字面理解,是會誤入岐路的。

top


主題:心性所變現﹖

日期:89/07/07

留言者:凡夫

性別:男

宗教信仰:佛教

留言欄:

閣主﹐

山河大地仍至整個宇宙都是我們的心性所變現的還是自然界逐步進化形成的﹖ 所有事物的生滅

是指由我們的心性還是自然界所形成的﹖ 自然界的進化是我們心性的生滅所造成的﹖

弟子很迷惑﹐還請閣主慈悲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三寶弟子凡夫頂禮

top


主題:RE:心性所變現﹖

日期:89/07/10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凡夫 89/07/07 的留言 ---

    天台宗認為理具(理體上的)與事造(客觀世界的)三千(泛指宇宙一切有情、無情世間)

,皆不出當下一念。然而又非一念〝能生〞三千,或三千〝產生〞一念,只是離念則無三千,

離三千而覓一心亦不可得。以此觀之,自然界的一切生滅,其實是無法離「觀察者」而獨立存

在的。此中有〝緣起〞及〝無自性〞的佛法通義在。

top


主題:問直誦法華為何能直了成佛

日期:89/08/03

留言者:真正

性別:男

年齡:22

學歷:大專

宗教信仰:佛

留言欄:

閣主阿彌陀佛:

曾聞法藏法師講菩提心修要中有言,誦法華經能直了成佛?!(或者是弟子聽錯了)請閣主
慈悲開示弟子疑問,廣為眾生說!

弟子頂禮          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top


主題: RE:問直誦法華為何能直了成佛 



日期:89/08/08

  留言者: 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真正 在 89/08/03 的留言 --- 

天台三祖慧思大師於《安樂行品義》(大正卷46)中即明示此經可令人「無師自通、頓悟成佛」
之旨,仁可往尋。蓋此經直示「眾生具足佛性」之中道實相理,若悟得此理則知生死與涅槃皆
不可得、眾生與佛當下無別體,此則成就「素法身」,入「名字即佛」之位,古來所謂〝成佛的
法華〞其義在此!

top


主題:觀五陰法

日期:89/09/16

留言者:BILL

性別:男

留言欄:

請問閣主:

楞嚴經和天台教理.觀五陰,是說要漸次成就(色受....階段斷惑),還是五陰(一起斷)無分別.
或有它意?

楞嚴經的五陰,和天台觀陰入界,有何不同?     謝謝法施!

top


主題:RE:觀五陰法

日期:89/09/19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BILL 在 89/09/16 的留言 ---

    《楞嚴經》所觀五陰,以「真如心」為方便,近於賢首宗或天台之山外派,而天台宗之正觀,
乃直以當下介爾一念妄心為所緣,觀其一念三千性相即空、即假、即中,方法不同。至於修證,
則皆以大乘中道實相為目標。

top


主題:三止三觀與楞嚴教義

日期:89/10/16

留言者:凡夫

留言欄:

請問閣主﹐
隋末唐初天台宗大德智者大師,根據《法華經》經義發明三止三觀學說。當時有一位印度高僧說:
三止三觀與楞嚴教義頗為相似。智者大師聞後,很希望《楞嚴》亦能早日傳到中國於是在天台山築
了一座拜經台,天天向西方禮拜求感應。拜了十八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圓寂。
弟子的問題是﹕
1)三止三觀與楞嚴經的什麼教義相似呢﹖
2)所謂相似必定有其相同與不相同之處﹐

請閣主為弟子詳解﹐謝謝法施。       南無阿彌陀佛      三寶弟子凡夫頂禮

top


主題:RE:三止三觀與楞嚴教義

日期:89/10/18

留言者:閣主

留言欄:

--- 回應 凡夫 在 89/10/16 的留言 ---
    首先,關於仁者所提,智者大師拜《楞嚴經》及梵僧所提之事,向有如此一說,但由於大師之親
侍弟子章安尊者,在大師傳記及《國清百錄》中,皆未提及比事,故其真實性仍可待考(此只實事
求是,並無損本經之價值!)。

    天台三止三觀及一心三觀,乃源自慧文大師於《大智度論》中「三智於一心中得」有所證悟,經

慧思大師再傳於智者大師而建立。以性空見為基礎,而建立心、境不一不異(一念三千)的中道實

相觀。此中心與境不互為能、所但又相即不離,此與《楞嚴經》以「真心」為本的見解不同。但因

皆以「心」為修觀之所觀緣,故亦頗有相似之處。

top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