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釋迦牟尼佛靈山說法
★本圖為卷首扉頁〈釋迦牟尼佛靈山說法〉,佛有九十七種大人相,肉髻頂相為第一,每講經說法前,身常放無量光明,加持智慧攝受。 |
2.楊柳觀音滅火救苦
★第一圖〈楊柳觀音滅火救苦〉,菩薩名號觀世音,起慈悲誓,拔苦與樂,觀稱名眾生,行施救護。手持楊柳淨瓶,灑甘露水,使火不能燒,威神之力不可思議。 |
 |
 |
3.免水難觀音護登岸
★第二圖〈免水難觀音護登岸〉,觀世音菩薩救護遭難者,安於水面空中,拂動翠柳,一滴盂水靈,再無千波起,守護海路眾生安穩到淺處。 |
4.觀音救災厄脫海難
★第三圖〈觀音救災厄脫海難〉,出海經商船隻漂流異域,遇羅剎惡鬼,其有一人稱念觀世音菩薩,即現大威神力,多頭多臂,救眾人出鬼域,平安脫困解災厄。 |
 |
 |
5.武器刀杖不能傷害
★第四圖〈武器刀杖不能傷害〉,若人將被殺害,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菩薩尋聲救苦,持楊柳灑甘露,瞋恚武器刀杖自斷壞,不能傷之分毫。 |
6.觀音守護脫離鬼害
★第五圖〈觀音守護脫離鬼害〉,人受鬼妖威脅,跪求菩薩,觀世音聞聲顯莊嚴聖像,眾邪自歸正。 |
 |
 |
7.觀音加持脫離囚難
★第六圖〈觀音加持脫離囚難〉,若遭官府囚繫,稱念觀世音菩薩,楊柳觀音度苦厄,枷鎖自然脫落,其刀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而得釋放。 |
8.施無畏解脫怨賊難
★第七圖〈施無畏解脫怨賊難〉,若商人懷持重寶經過險路,遇怨賊仇人執刀加害,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虛空中示現阿彌陀三尊,令生無畏,拔苦解脫怨賊難。 |
 |
 |
9.觀音送子得滿所願
★第八圖〈觀音送子得滿所願〉,若有人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求子心切,菩薩滿世人願,現蓮華手,生男則具福德,女則端正,彰顯以恭敬心修福不會白費。 |
10.觀音現佛身說法
★第九圖〈觀音現佛身說法〉,觀世音菩薩常現三十三身教化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說法。若有人應以佛身得度,菩薩即以大悲願力,示現圓滿佛身而為說法。 |
 |
 |
11.觀音現辟支佛身說法
★第十圖〈觀音現辟支佛身說法〉,「辟支佛」又名「緣覺」或「獨覺」,可以獨自向於解脫之道。觀世音菩薩具大慈悲願力,對觀十二因緣即可開悟的獨覺聖者,即現佛陀莊嚴形象為其說法,令得解脫。 |
12.觀音現聲聞身說法
★第十一圖〈觀音現聲聞身說法〉,「聲聞」指依從佛陀教法出家,修持成道的佛弟子。觀世音菩薩為度化聲聞根器眾生,示現開悟的比丘聖者身而為說法。 |
 |
 |
13.觀音現梵王身說法
★第十二圖〈觀音現梵王身說法〉,梵王為三界中的色界之王,德性清淨、無欲。觀世音菩薩手執楊柳,分形示現大梵王身說法,令天界眾生得到同事攝受。 |
14.觀音現帝釋身說法
★第十三圖〈觀音現帝釋身說法〉,帝釋天略稱釋提桓因,又作天主、天帝,以修布施等福德,而為三十三天之主,統領諸天。與梵天同為佛教護法主神,鎮護東方。觀世音菩薩觀天界眾生應以帝釋身得度,化現帝釋身而說法。 |
 |
 |
15.觀音現自在天身說法
★第十四圖〈觀音現自在天身說法〉,自在天是三界中的欲界最高天主,其天人以五欲自在為福報,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觀世音菩薩為成就眾生,現自在天身說法,接引得度。 |
16.觀音現大自在天身說法
★第十五圖〈觀音現大自在天身說法〉,大自在天獨尊於三界中色界,若有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觀世音菩薩即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的魔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
 |
 |
17.觀音現天大將軍身說法
★第十六圖〈觀音現天大將軍身說法〉,觀世音菩薩成就威神之力不可思議,一身也能示現多頭、多手,說無邊佛法,救度眾生。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菩薩即於彼前,現韋馱威武天大將軍身說法,令其得度。 |
18.觀音現毘沙門身說法
★第十七圖〈觀音現毘沙門身說法〉,毘沙門又作多聞天,為四天王中守護北方之神,亦為夜叉軍之主。若有善神發心以四天王身守護眾生,觀世音菩薩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
 |
 |
19.觀音現小王身說法
★第十八圖〈觀音現小王身說法〉,轉輪聖王統四天下,「小王」治一邦國;或云天王為大,人王為小。大悲觀世音菩薩化現人中帝王說法,與民共修功德,慈心利物,令於見聞之下默化潛移而得度脫,名為現小王身說法。 |
20.觀音現長者身說法
★第十九圖〈觀音現長者身說法〉,長者,族姓中推尊者。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觀世音菩薩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
 |
 |
21.觀音現居士身說法
★第二十圖〈觀音現居士身說法〉,「居士」,或廣積資產的居財之士,或在家修道的居家道士,清節養素。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觀世音菩薩現於彼前而為說法,令早得成就。 |
22.觀音現宰官身說法
★第二十一圖〈觀音現宰官身說法〉,宰官是政治家,輔佐君王,宰政民下。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判斷邦邑,觀世音菩薩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成就佛道。 |
 |
 |
23.觀音現婆羅門身說法
★第二十二圖〈觀音現婆羅門身說法〉,「婆羅門」又名淨行,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觀世音菩薩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得解脫成就。世間百工四民,觀世音菩薩皆能化現,進而說法攝眾。 |
24.觀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說法
★第二十三圖〈觀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說法〉,觀世音菩薩能示現出家持大戒修行的比丘、比丘尼,或在家樂持三皈五戒的優婆塞善男、優婆夷信女,以此四種身而為說法。 |
 |
 |
25.觀音現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說法
★第二十四圖〈觀音現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說法〉,觀世音菩薩化身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的婦女,即為現女主身、國夫人、命婦大家等婦女之身而為說法,令成就佛道。 |
26.觀音現童真男女身說法
★第二十五圖〈觀音現童真男女身說法〉,若有眾生,幼小童真樂愛修行,觀世音菩薩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
 |
 |
27.觀音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身說法
★第二十六圖〈觀音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身說法〉,應以天龍八部、護佛法者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妙力即現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羅伽身、人非人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
28.觀音現執金剛神身
★第二十七圖〈觀音現執金剛神身〉,執金剛神為守護正法之神,觀世音菩薩現金剛神相而為說法。 |
 |
 |
29.奉獻瓔珞以為供養
★第二十八圖〈奉獻瓔珞以為供養〉,佛經中常以瓔珞譬喻功德,無盡意菩薩代表無盡的智慧,觀世音菩薩顯示廣大的慈悲,以無盡智慧方便的功德,供養給廣大無邊的慈悲,就是以無盡意的智慧回向給大慈悲的觀世音,而觀世音菩薩將此法施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表示同一佛心。 |
30.觀音救火難
★第二十九圖〈觀音救火難〉,觀世音菩薩與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若有眾生被推入大火坑,菩薩能使火不能燒,是為無畏。 |
 |
 |
31.觀音救海難
★第三十圖〈觀音救海難〉,若有眾生入茫茫大海,遭到狂風巨浪海難,乃至遇龍、魚、諸鬼傷害,危難之時憶念觀世音菩薩,不會被風浪淹沒,終而得救。 |
32.觀音救高山墮落難
★第三十一圖〈觀音救高山墮落難〉,若有眾生在須彌高山,被人推落,危急時求救觀世音菩薩,持念必有感應,菩薩救濟猶如太陽安住虛空,平安無虞。 |
 |
 |
33.觀音救墮落山底難
★第三十二圖〈觀音救墮落山底難〉,被惡人追逐,從高山落下墮落金剛山,該山位於須彌山外圍,意喻峻利之極,此時至心稱念觀世音菩薩,一根汗毛也不會受到損害,免除山難。 |
34.觀音救怨賊加害難
★第三十三圖〈觀音救怨賊加害難〉,若有怨賊執刀杖加害,憶念稱名觀世音菩薩,多羅尊觀音立現雲中,怨賊轉暴起慈心,不再加害。 |
 |
 |
35.觀音救刑戮刀杖難
★第三十四圖〈觀音救刑戮刀杖難〉,若有觸犯王法,或遭誣陷,受到刑戮刀杖迫害,臨刑將欲壽終,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圓光觀音身放光明,刀杖即刻段壞,不能斬之。 |
36.觀音救刑具拘摯難
★第三十五圖〈觀音救刑具拘摯難〉,當受刑具被手鐐腳銬、繫縛痛苦之時,若人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即得解脫自由。 |
 |
 |
37.觀音救詛咒毒藥難
★第三十六圖〈觀音救詛咒毒藥難〉,若被咒詛、毒藥加害,以稱念觀世音菩薩之力,咒詛者不能毒人,咒詛變為他受,由此不敢再起害人之心。 |
38.觀音救惡鬼非人難
★第三十七圖〈觀音救惡鬼非人難〉,若遇惡鬼羅剎、毒龍時,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口中放出光明,不敢傷害。 |
 |
 |
39.觀音救惡獸難
★第三十八圖〈觀音救惡獸難〉,若遇狼、蛇、虎、豹吃人野獸時,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惡獸聞聲自退。 |
40.觀音救毒蟲難
★第三十九圖〈觀音救毒虫難〉,若遇蚖蛇、毒蠍之類毒虫,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毒虫自會迴避。 |
 |
 |
41.觀音救天災難
★第四十圖〈觀音救天災難〉,對大自然的災難,眾生遭厄時,至心念彼觀音力,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必以神力加被護持,使獲安隱。 |
42.護法韋馱菩薩
★本圖為卷末拖尾〈護法韋馱菩薩〉,護法韋馱(梵名Skanda)菩薩又名「韋將軍」、「韋馱天」。形象身著鎧甲,年少樣貌,雙手合十,橫托一金剛寶杵,重八萬四千斤,鎮攝魔軍,助益修行者出離煩惱與欲望。 |
 |
 |
43.東方護世乾闥婆主持國天王
★本圖為卷三末拖尾〈東方護世乾闥婆主持國天王〉,東方持國天王,慈悲為懷,護國安民、守護佛經為使命,故稱持國。守護東方修行布施、持戒福業眾生,又稱東方天,為佛教護世四大天王之一。佛典記載,持國天王為觀音大士三十三應化身之一,其形像身赤肉色,如大牛王,手持寶劍,具大威力相,髮髻有焰鬘冠。其身長一肘,著種種天衣,嚴飾精妙。日本等地現存持國天王遺品,手則持刀,形像不同。 |
44.南方護世鳩槃茶主增長天王
★本圖為卷四末拖尾〈南方護世鳩槃茶主增長天王〉,南方增長天王,時常觀察閻浮提眾生,折伏邪惡,令人增長威德、善根等德行,故名增長。守護南方國土眾生又稱南方天,為佛教護世四大天王之一,亦是十二天、十六善神之一,為護法善神。增長天王身長一肘,著種種天衣,嚴飾精妙,與身相稱,左手伸臂,垂握右手寶箭。佛典記載:「十二天乃是往古諸佛,為度眾生而來現也。」故總攝一切護世諸天鬼神,令災害消除、國土安泰。 |
 |
 |
45.西方護世為大龍主廣目天王
★本圖為卷五末拖尾〈西方護世為大龍主廣目天王〉,西方廣目天王,有淨天眼,常觀護閻浮提眾生,司掌處罰惡人,令起道心,故名廣目。守護西方國土眾生又稱西方天,為佛教護世四大天王之一,亦為十二天、十六護法善神之一。為諸龍之主,是大龍王,以無量百千諸龍而為眷屬。廣目天王身披中式革製甲冑,以天衣、金具飾體,左手伸臂,右手持握長槍。日本的廣目天王,多手持筆與經卷造像。 |
46.北方護世大藥叉主多聞天王
★本圖為卷六末拖尾〈北方護世大藥叉主多聞天王〉,北方多聞天王,能賜予福德,並知聞四方,時常守護道場,聽聞佛法,故稱多聞。守護閻浮提北方國土眾生,為佛教護世四大天王之一,亦是十二天、七福神之一。多聞天王身長一肘,著種種天衣,嚴飾極令精妙,與身相稱,左右手托扶佛塔。其形像尚有雙身四臂、十臂等多種。 |
 |
 |
47.威德成就眾事大功德天
★本圖為卷一末拖尾〈威德成就眾事大功德天〉,威德成就眾事大功德尊天,為施福德女神。又稱摩訶室利、室唎天女、吉祥天女、吉祥功德天、寶藏天女。摩訶意為「大」,室利有「功德」和「吉祥」二義,合稱為「大功德」或「大吉祥」。為佛教護法天神。以此天為本尊而懺悔罪過的修法,稱之為吉祥天女法、吉祥悔過法。其形像諸經典中說法不同,本作右手持如意珠,左手結施無畏印。在印度則有四臂、八臂之像。 |
48.能與總持大智慧聚大辯才天
★本圖為卷二末拖尾〈能與總持大智慧聚大辯才天〉,能與總持大智慧聚大辯才天,為福德、智慧與雄辯增益之女神,又作大辯天、大辯才天女、大辯才功德天、大聖辯才天神,又稱妙音天、美音天。略稱辯天。發願守護受持《金光明經》者。此尊天現天女形,一面八臂,雙手合掌於前,其它六手各持法器。面容慈悲,呈女性豐麗之姿。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有辯才天奏琵琶的圖像,琵琶即為辯才天神象徵。日本有七福神,是七尊能賜予財寶的福神,其中之一即大辯才天,能令壽命增益,資身具悉圓滿。 |
 |
 |
49.殷憂四部外護三洲韋馱尊天
★本圖為卷七末拖尾〈殷憂四部外護三洲韋馱尊天〉,韋馱尊天或稱韋將軍、韋天將軍。是南方增長天王的八大神將之一,亦為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形象年少,身著甲冑,兩手上橫置重達八萬四千斤的金剛寶杵,有的以杵柱地像,有的擱於手肘,有的腕捧寶劍,種種皆顯現守護伽藍道場、摧毀邪魔的武將形象。 |
50.圓覺經佛說法圖
★本圖為卷上扉頁〈佛說法〉,全幅採描金畫法,惟佛陀眉毛與髮際線以綠彩勾勒,髮髻以藍色標出,佛頂飾以白點,佛身袈裟亦具有紋飾。雙手結說法印,周繞四大天王、天龍八部,以及《圓覺經》十二菩薩,呈現明代宮廷漢藏佛教融合藝術的特徵。 |
 |
 |
51.華嚴經佛說法圖
★本圖為卷首扉頁〈佛說法〉,其線描精緻,以泥金鉅細靡遺勾勒容貌,各佛尊神態可謂靈活呈現,達到與畫紙融為一體之境界,並將面容及未被服飾遮蔽的身體、手足,著上同樣顏色,嘴唇略綴以紅色,頭髮綴以藍色,白色用於眼睛、寶珠等極細微處。 |
52.金剛經佛說法圖
★本圖為卷首扉頁〈佛說法〉,以泥金寫繪,線描精美,呈現佛理遍照之氣勢。釋迦牟尼佛為長老須菩提等人演說佛法,同時,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法筵上,有大菩薩、天人、帝釋天、金剛、力士、聲聞弟子等,圍繞佛座聽法,盛況非凡。 |
 |
 |
53.心經佛說法圖
★本圖為卷首扉頁〈佛說法〉,描繪釋迦牟尼佛盤坐法會核心,佛旁兩側各立一弟子,為迦葉與阿難,神情虔誠恭敬。其後有四大天王手持法器,各立佛後守護。座前跪坐無盡意菩薩,左右各佇立三位菩薩,皆藍髮並同顯環形頭光,雙手合十,或看向中央菩薩或向佛,各具不同表情,十分生動。 |
54.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本經為泥金楷書,結體稍扁,撇捺修長,行筆多用中鋒,不慍不火,不激不勵,反映出書者平和寧靜的心境。 |
 |
 |
55.文殊大士出山圖
★本圖為卷首扉頁〈文殊大士出山〉,繪者為明四家之一仇英(1494-1553)。「大士」,原是佛教「菩薩」同義詞,一般音譯「摩訶薩埵」或作「摩訶薩」。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傳統稱為「三大士」,坐騎分別是金?、青獅、白象。文殊菩薩乃智慧象徵,其注重一切般若,被稱智慧第一。此幅泥金描繪有著虯髯鬍鬚的文殊大士笑貌坐於山岩整理衣袖,同時間座前童子、座下青獅分別行禮跪拜與回頭注視,身後上方雲霧中則有右手持戟、左手拖塔之「多聞天王」護法,呈現一種準備度化眾生的行前圖卷。 |
56.護法韋馱菩薩
★本圖為卷末拖尾〈護法韋馱菩薩〉,繪者為明四家之一仇英(1494-1553)。此「韋馱天像」其造型年少英武,衣飾莊嚴。「韋馱」又稱「韋馱天」、「韋馱菩薩」,是佛教大護法神,身披鎧甲,氣宇軒昂,捧金剛寶劍或降魔杵,一心護持佛教與受持佛法眾生。自古以來的漢傳佛經或佛教典籍,常將「韋馱天像」繪在末頁,以示佛法弘傳,必能得到韋馱天的護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