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看你的內心,如果你熱切相信,所有的快樂都來自物質享受,又一心一意投注畢生心力追求物質,你就被大錯特錯的觀念給掌控了。
對物質世界有著強烈依戀的心靈,是狹隘、受侷限的;沒有一點空間。它的本質是有病、不健康的。
在很多國家,民眾對行為異常的人們,例如吸毒者,都心生畏懼。他們立法禁止使用毒品、並用心良苦地在海關逮捕走私毒品到他們國家的人。仔細想一想,「吸毒」並非來自於毒品本身,而是源於那個人的心。那被污染的心靈 —— 使人吸毒並從事自我毀滅的行為。
錯誤的觀念遠比毒品還危險。毒品本身不會流傳得太遠,但錯誤的觀念卻會散佈到各地,在整個國家引爆難題和動盪不安。這些現象都是從內心產生的。
滿足無法外求
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源自內心。我們必須治療心靈,而不是去告訴別人,「你不快樂是因為你覺得虛弱。你需要一輛新車 …… 」或者其他的物質需求。叫別人去買東西來獲得快樂,並不是明智的建議。人們根本的問題是內心不滿足,並不是物質上的匱乏。當我們談到心理問題,以及如何治療病人時,佛教心理學和西方所使用的方法是有極大差異的。
在西方,當病人回診時對醫生說,「我買了你推薦的車啊,但還是不快樂。」也許醫生會回答,「你應該買輛更貴的。」或「你應該選個更好的顏色。」即使他離開之後照辦,下次他還是會不快樂的回來求診。不管在人的環境當中,有多少表面上的改變,他的問題是不會停止的。佛教心理學建議,與其不斷的以一個焦慮條件取代另一個焦慮條件,也就是遊走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之間,倒不如暫時把車子給忘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心理的滿足才是真正的滿足,當然,我並不是在玩文字遊戲。只想試著闡釋人們怎麼利用物質方法解決心理問題。
認清你內心的本質。生而為人,我們總是在尋找滿足。藉由認識心的本質,我們可以打從心理得到滿足;或許是永遠的滿足。但前提是,你必須體悟自己內心的本質。
有些人會認為,「我心理基本是健全的。我並不怎麼依賴物質;我是個教徒。」但是只知道某些宗教哲學或教養不會讓你成為修心的人。很多大學教授都能將佛教、印度教或基督教解釋得很清楚,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讓他們成為行者。他們比較像是滿足人們宗教好奇心的導遊。如果你不能化言語為行動、經驗,你所學的東西既不能幫助自己,也無法幫助別人。就像一杯茶有時對你來說,可能比取得無法實證的哲學學位來得有用,因為哲學學位不能保證你取得解開問題的那把鑰匙,但是茶至少還可以止你的渴。研讀不實用的哲理,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罷了。
修心為萬事之源
要踏上修心之路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你必須開始了解自己的心態,如果你沉溺於芝麻綠豆般的瑣事,你那飢渴、被束縛的心靈勢必無法讓你享受生活的喜悅。即使是很小的事情都會讓你抓狂,試著開放你的胸襟;讓你的心像一座海洋吧!
一旦你認識了內心的本質,煩惱就會自動消失;眾生都會變成你的朋友,而不是敵人或陌生人。狹隘的心總是拒絕、推託;有智慧的心卻總是包容、接受。你可以捫心自問,看看是不是這樣。即使你得到宇宙中所有感官的快樂,你還是不會滿足的。這正說明了滿足來自內在,而不是外在事物。人的心靈有無限發展的潛能。如果你能夠發現真正的滿足來自內心,即使只有些許的體悟,你便可以無限制的擴展這個經驗,甚至發現永恆的滿足也是可能的。總之,不管你經歷的是痛苦、喜悅或其他感覺,都是心靈的表現。
好壞意念全由心起
當你說,「今天過得很好」,表示你心中有某個倒楣的一天的印象。如果內心不做貼標籤的動作,也就沒有所謂的美好和糟糕的經驗。當你說今天晚餐很棒時,意思是你心中記得一頓很糟的晚餐。要是沒有經歷過難吃的晚餐,也不可能讓你認為今天的晚餐很棒。
同樣的,「我是個好丈夫」,「我是個壞妻子」都僅僅是內心的表現。某人說「我很壞」,不見得就真的壞;有人說「我很棒」,也不見得真的那麼好。這種種都只是幻影,是你的心自己創造出來的。
所以呢,想要快樂和滿足,一定要從心做起,你會發現窮盡畢生去控制你那無法無天的心靈,並指引強有力的它一個方向,是極有價值的事。如果你不去駕馭內心的能量,困擾將不斷的肆虐你的心靈,你的一生也將浪費殆盡。盡可能的從你的內心展現智慧,這才能讓你真正不虛此生。
◎本文摘自耶喜喇嘛(已故)所著——「讓你的心像海洋」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