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干擾少,學習易於專注︰相對於一般寺院出家人的生活忙碌與學習紛亂而言,傳統佛學院的此項優點是至為珍貴且顯而易見的。由於完全不去負擔生活資源的籌措,亦幾乎不負責寺務性、法會性的工作,也無需從事信眾的接待與應付等工作,而且生活的空間大都受保護不受干擾,因此學僧們得以心無旁騖地學習、增上。
(二)學習進度得以制度化、標準化︰由於學習生活的不受干擾,且有專門的老師、前輩給于教導,並能在課程上、學習上做一次第化、規格化與制度化的安排,使得學習可以收到標準化的效果,而不會因為常住的事務,或個人的因素,動輒受到干擾改變,甚至半途而廢。
(三)學習具有次第性與時效性︰因為制度化、規格化的學程進度得以確立,因此可以建立學習的次第性,而不至於造成學無次第或躐等修學的缺點。同時因為具有次第性,所以也就能在最需要的時期,給予最適當的教法,則時效性自能達到。
(四)解門知識得以系統建立︰由於次第性的把握,使得知見的認識、能力的培養,易於紮實且有系統地增上,同時也比較能進行軌範性的考核工作。此則不同於個人的學習,可能流於混亂或泛泛的缺點。甚至相對於常住眾,出家多年卻開不了口的情況而言,則學僧在知見上的系統化吸收與表達優勢亦是明顯的。
(五)成員單純、人際較易︰由於學院之招生率皆有年齡、學力(歷)、意願等條件的考核與篩選,因此組成份子在思想與經歷等背景上,將比常住僧來得單純、劃一。而且由於生活內容的單純(除了上課外,少有其他活動),因此人際的互動與關係,亦得以單純化。如此都將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學習上的客觀干擾因素。
(六)較具朝氣︰不可否認地,學院所招之學僧,皆以青年為主,且多為初入佛門,學習意願與能力最為旺盛之時期。相對於「老少皆宜、利鈍全收」的常住眾而言,則其學習朝氣與意願之煥發是至為凸顯的。
(七)較具理想及清流色彩︰由於多傾向於義解及理念的灌輸,且亦少有常住生活的現實壓力使然,學院僧多有「滿懷理想」、「善惡分明」的特色。這相對於早已被現實「磨去」了銳氣與理想的常住僧而言,也是相當珍貴的特質。
(八)較易於從事組織運作:既是一個制度化、組織化的團體,且組成份子在思想、理念上又比較一致,當然在組織運作上,較之鬆散的寺院而言,其組織動員力是較強盛的。
雖然傳統的佛學院,有如上的優點,然而不可諱言地,它受限於先天隔離化性質的影響,也或多或少地,會具有下列的缺點在——(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