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藏法師文集】  —法介介法師簡介略傳法影法語文集
分享: facebook 噗浪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MyShare Windows Live yahoo google FunP 推推王 黑米 HEMiDEMi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常住學院化、學院常住化之改良芻議—常住即佛學院的體制初探(五)

   
 

三、常住學院化的外在條件與內部共識

雖然常住學院化具有如上好處,但並不是每個常住都具有學院化之可能的,要使常住能適當地學院化,是必須具備某些條件方能成就的,這可分為外在與內部兩個面向來談──

首先就外在的條件說,當有如下五個條件具足方可︰

教團內具有可被本常住聘任的師資【註11】,或常住自身具有堪任教育的師資人才。優良、適任而又具有道心的出家眾師資,乃是教育成功的最先決條件。

常住眾中要有堪任的行政管理或推動人才,來長期負責推動教育工作,否則學院的計畫性與系統性的優點將無法獲得,甚至會半途而廢
【註12】

常住眾的人數夠多,而且資質有一定的水準
【註13】,否則教育的氣氛將難以建立和提升,亦難以收到互相增上的效果。

常住的建設已完成,或所需之經費無慮,對於教育所需的資金足以負擔
【註14】

道場的軟、硬體建設能提供基本教育所需
【註15】

其次,雖然有了外在條件的具足,但內部的教育共識若無法建立,欲建立計畫性的學院化教育也是很困難的。今就常住內部所應達成的共識,略列如下︰

常住上下對此一學院化革新方案,皆具共識。

對於所擬聘請之教授師及所擬接受之教育內容與計劃(不全然只「解門」,更可能是「行持門」的內容),大眾皆能認識清楚,並認為有其必要,也能生起好樂。

對於有關之教育制度、組織與常住生活形態之調整等,大眾皆能認同,並有能力與決心加以實踐。

對於推動此一制度的負責人(或委員會【註16】),大家可以信任與服膺。

道場之主持者,應具有為佛教(不一定是為自己)栽培僧才的高尚理想、堅決意志與真誠心態【註17】

道場之主持者,須具備僧團民主之認識與雅量;而常住大眾也必須對主持僧,表達足夠的尊重與服從。此點更是常住是否能順利學院化的最大關鍵!蓋既是引入如法如律的解、行教育內容,則透過法的認識與深化,對於要求如法如律的道場風格之期望必然昇高;同時,常住眾也必然地,要求更多的實修時間與環境(這也正是教育「成功」的最佳指標)。這些,都將或多或少的,衝擊到原有的常住型態。因此,主持僧若在此,不能心存包容,廣納善言;或具足實踐如法如律道場之決心,以努力突破內外在的種種困難。則常住學院化在引進佛法義解、戒律清流或實修概念之後,必然不能見容於常住中的保守勢力,乃至道場住持、剃度師長等,最後學院化的努力勢將功敗而垂成!可不慎哉。

反之,身居下位的徒弟、學僧等,亦需體諒並尊重道場主持師長或負責推動、管理的執事僧,務必要學會放下自身的立場,以無我、謙遜與學習的精神,多為道場整體的成長與執事必要的調整著想。如此才不壞身居下位者,自身應有的恭敬立場,真正的於謙卑中,處處往道上會,從而才能得到真實的修道增上利益【註18】

承上一項的認識,常住大眾需有民主溝通之共識及忍苦為教、合和共成的行動與決心,而上下彼此之間,更應該為此而建立通暢之民主溝通管道與善巧【註19】

常住上下,皆具有讓道場如法如律、大眾道業增上與將來隨緣利益眾生之堅定共識。亦皆有實學、實修,淡泊五欲、依法安住,以戒莊嚴乃至當生成就道業的悲願與決心【註20】

當然,並非以上內外共十數項條件必須完全具足了,才能進行道場的學院化進程。與其說這是「開始行動」的條件,不如說那只是「趨於完善」的條件。在剛開始時,雖然條件並不完全具足,只要我們有心,難行能行,就可以一步步慢慢地去加以成就的【註21】

以上常住學院化的條件與共識,今說竟。 (待續)

【註解】

註11:所謂可被聘任,是指該位法師或長老的品德、學養等,為常住大眾所景仰,其修持及專長等符合欲進行學院化之常住的道場建立宗旨,而且彼為長老或大德又有可能應聘來教授之謂。

註12:雖然常住學院化所需要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像純佛學院那般地複雜和繁重,但因為仍是「組織化、制度化」的緣故,所以最起碼的組織行政推動或管理是不可避免的。

註13:所謂「夠多」,當然視情況而定,不過為了考慮學習的效果起見,最好年輕出家眾(已受具者)不少於十人。所謂「資質」,則是指最起碼的聽、讀、寫及理解、好樂學習等能力或意願而言。

註14:既要推展教育,不可避免的,某些可以吸收利養的法會活動不可太多、太繁(否則誰還有心情去定心學習、修行?),因此利養的來源可能在初期有所減損。然而以「憂道不憂貧」的道意說,這根本是不足懼而且也不需要列入考慮的!

註15:至少,共同上課的地方、教材、參考書、課桌椅、黑板、燈光等能具足。

註16:其組織架構的模式,當在下文中提起。

註17:此點看似無關緊要,其實正是關係學院化成敗的主要關鍵所在,蓋主事者若無栽培人才的真誠與決心,則所謂的「學院化」,可能不過只是一時的虛應事故罷了,不但會半途而廢,甚至也因此讓常住眾感到心灰意冷,到不如不辦還好。

註18:注意,上下之間是相互平衡的。

註19:依於前述之理由,當法、律之清流及實修實證之觀念引入常住,乃至道場修行增上之目標建立起共識之後,多方見解分歧勢所難免(先自利或先利他?如何自利?如何利他?其分配之比例如何?等等皆須拿捏)。因此通暢之民主溝通制度與善巧的建立,及合和共成的決心與行動,正是學院化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卻又極易被忽視的工作,本文的重點之一,即是希望對此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註20:若不如此,則要受什麼教育呢?又為何要受教育呢?受了教育又打算如何呢?

註21:一切的興革或提升,都不是一蹴可及的,常常是在人為的盡心努力之後,就得耐心而不執著地等待其他因緣的成熟。只要盡心努力了,並無所謂的成不成功,總是功不唐捐就是了。
   
  (按此至【上一頁】【下一頁】)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7030383、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