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藏法師文集】  —法介介法師簡介略傳法影法語文集
分享: facebook 噗浪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MyShare Windows Live yahoo google FunP 推推王 黑米 HEMiDEMi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康譯《無量壽經》勸持序(三)

   
 

會集不順譯法 經有明禁

然而近年來,迭有所謂「會集本」的出現,一些緇素大德,不察所謂的會本,其實是依會集者之見解為基礎,個別抄截五種(或四種)譯本之經文,再以凡夫的分別識見將之裁剪綴集而成的,並非梵本中真有此「會本」。然而以凡夫識見任意抄截經文著於前後所成之文本,既非佛陀金口所親宣,豈能如理如量地彰顯淨土之深義?自來會本以王日休居士為始,初則有夏蓮居居士在後(本文以下對「會本」之討論,主要即以氏本為主),所謂「無事生事」(印光大師復王子立居士書三),正凡夫之通病也。弘法之熱忱固然可佳,唯不順譯法,師心自用之嫌則迥然不可免!若會本必可為,則此經何須綿亙八百餘年,一譯再譯?豈不一會了事?以降,淨宗門中人才輩出,又豈無具眼宗匠進行此事,何須留待末法眾生代庖?

現存五譯本,梵文原典既已有異,復又翻譯者思想、風格,及其所處之時代、與用語用辭等皆迥異,勉強裁剪綴集,不但會有思想、語法不一貫的缺失。而且個人的意見、佛法的認知及對淨土法門的立場態度等,畢竟仍有其局限性,甚至偏頗性,如何能真正取捨得宜而無過失?這就無怪乎當年氏會集時,必須借諸拈鬮(見氏序文)來決定取捨了。試問︰大眾慧命與正法之抉擇,古來豈有依此為憑者?同時,淨土法門乃是所謂的「難信之法」,為佛陀正㧢知所「無問自說」的法門,我等凡夫豈能盡解其深義及密義?既不能盡解淨土法門的深密之義,又不能代表各類眾生對淨土法門的見解及立場,則依個人私見所會集的文字,如何能稱之為「佛所說經」,並取信於他人?又如何能符合各種根性之眾生對淨土法門的需要與理解?

再者從師心裁接之角度看,即使是不改一字,不同的前後文相接,將會產生文意不同於各譯本之原意的結果,也是非常明顯的,此時當如何取捨?這又豈是以一人之見、一人之力就能完成,而保證無有過失(下文「會集裁接失旨」一節將有實例可知)? 祖就此在<復王子立居士書一>中,有一段明確的開示云︰「人貴自知,不可妄說過分大話……看得譯經絕無其難。……須有能分別梵本文義,或的確,或傳久訛謬之智眼,方可譯經。然非一人所能。以故譯經場中,許多通家,有譯文者,有證義者。」有梵本為根據的譯經事業,尚且這般地慎重,要集眾人之力方能如法完成,何況是沒有梵本為根據的會集?其取捨綴集之複雜性又高過何止千萬?想來乃至諸方賢哲齊聚一堂,亦難有統一之見解。何況「抄前著後,前後著中」等倒置經文之行為,正是佛陀所明禁(見《佛說佛名經》卷二十四)!既吃力不討好,又有違犯佛陀所教之咎,則會集之事不可行,於此至為明白矣!

此外如本經之另外兩種異譯本,《大阿彌陀經》及《清淨平等覺經》,亦皆於流通分中明明白白地提到︰「我持是經以累汝曹,汝曹當堅持之,無得為妄增減是經法」(《大正》十二卷三一七頁下,二九九頁下)!如今會本以一己對淨土法門之見解,任意抄此刪彼裁接文字,不正是「為妄增減經法」?原來佛陀大聖,早已預知未來之世,必會發生抄截經文、妄增減經法之事,故於經中即預先明白地如此告誡吾等。今日之淨宗行者於此,實不可不加以重視而明辨之。

會集杜撰經句 不符誠信

氏會本在其文前黃超子所作的序文中言︰「夫會集與譯文不同,譯經須見梵本,會集須照原文,無徵不信,儒籍尚然。原譯所無,徵與何有?」又梅光羲序亦云︰「無一語而不詳參,無一字而不互校,務使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言下之意似乎氏會本頗能符合經典原義,而其用辭似亦皆出於原譯?事實則不然,例如《會本》第十八願,其所集之文為︰「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觀此段文之文義,乃是指極樂世界眾生,能隨己之意願自然得到飲食、衣服等等供養之具。並持此種種供養具,只要發心欲供養「十方諸佛」,則十方諸佛即會「應」彼等之心「念」,而來「受其供養」。此段文中值得注意的是︰極樂世界眾生並非持此供具往十方諸佛所供養諸佛,而是諸佛應其供養之念,「主動」來受其供養的。此文的關鍵,即在應念受其供養中的「應念」二字,因為是諸佛的主動應念而非極樂世界的眾生「承佛神力」(見下引文)親往至諸佛所而修供養,所以可以確定所指的是諸佛主動來受供養。然而,五譯本中相關的願文卻皆無此「應念」二字,當說到持種種供養具供養十方諸佛時,各譯所說的都是承彌陀佛的願力或神力加持,而令欲供養的菩薩得以「親自」到達十方諸佛前,或令供具能自至諸佛前而行供養,從無一譯是說十方諸佛「自己主動」應念來受供的。事實上,此「應念受其供養」句,純是會集者私自杜撰的結果!即使在法賢本第二十願中有提到彌陀「以宿願力,令彼他方諸佛世尊,各舒手臂至我剎中,受是供養」,但這仍是指由於欲供養的菩薩因己身「不能往」,所以才藉由彌陀「宿願力」加持,使得十方諸佛舒手至極樂世界受供,這是彌陀佛的神力所致,亦非十方諸佛「主動」如此的,但會集本中卻連彌陀神力加持的文句也刪除,而形成了諸佛自行來受供的局面。

當知諸佛來受供與菩薩往送供兩者,在恭敬功德的修持上是大大不同的,例如法賢本第二十願續云︰「又復思惟,如佛展臂至此受供,劬勞諸佛令我無益。作是念時,我以神力,令此供具自至他方諸佛面前,一一供養。」既云「劬勞諸佛令我無益」,可見本經是強調菩薩持供具親往至諸佛所而修供養的。因此本第二十三供養諸佛願方云︰「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譯二十三願亦云︰「以佛威力,即以食前,還到本國」。二譯第二十二及十三願則云︰「欲共供養八方上下無數諸佛,皆令飛行,欲得萬種自然之物,則皆在前,持用供養諸佛。」總之,在此一「供養諸佛」之願上,本來五譯都是明示了菩薩「承佛神力」之加持,持種種供具而「親往供養」十方諸佛的。但在氏個人的大膽刪略杜撰之下,卻主、從互換地成了彌陀佛發願要令十方諸佛,應彼世界菩薩的供養心念,而主動劬勞來「受其供養」了。此中不但無法凸顯菩薩親往十方送供的虔誠功德,同時也抹煞了彌陀佛以大威神力加持彼世界之眾生,使彼等皆能於「一食之頃」供養十方諸佛的不可思議神通力用!這正是會集本表面看來似乎言之成理,其實內在則隱含著諸多私撰經文、偏離經義之文句的例證。

此外,再如本經序分「現瑞發起」段中,會本有一段集文為︰「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之後才接另一段集文為「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依此文義了解,則阿難尊者乃是先於心中自行思惟︰「今日世尊,諸根悅豫」等,然後才從座起,向佛請示的。然而考諸五譯本之經文,所謂的「諸根悅豫」等句,皆是經文直接對佛陀的側面描述,而非指阿難尊者所自行思惟的內容。事實上五種譯本的經文之中,根本無所謂的「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之句,此句很明顯亦是會集者所私自編造加入的!固然此處所舉之例子,於文義似未產生如前例般的嚴重偏離,但在描述上已絕不同於五種譯本之原文,則是非常確定的。透過這兩個實例,則會集者私撰經句失於誠信的心態已昭然若揭矣。可見前引會集序文所謂的「會集須照原文」也者,「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也者,根本是子烏虛有之事,豈能相信?  (待續)
   
  (按此至【上一頁】【下一頁】)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7030383、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