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台禪法概述
2•1圓教三種止觀
2•1•1總 說
闡述天台禪法的典籍,主要有四部,皆智者大師所述,由其門人記錄、重治或略出而成。今分別依講說年代之先後,表列如下【註7】:
綜觀智者大師四十一歲以前的三部禪法【註8】內容,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早期的天台禪觀,雖是慧文(?∼535∼)、慧思及智者三位大師一脈相承,自所親修、親證的結晶。然而在禪定理論的表述與修定技巧的運用上,則仍以南北朝時代即已盛行於中國北方的聲聞禪法,及羅什(344∼410)大師所傳的大乘菩薩禪法為基礎,配合著自所親證的經驗,而加以綜合性地組織、整理【註9】。此中雖已有天台實相禪觀的內容在,但因仍屬「廣說諸禪」的性質,故並未凸顯天台禪法不共他宗的原創性特質。唯有在《摩訶止觀》出後(大師五十七歲,講於荊州玉泉寺,見前表),方才總攝了前三部禪法的內容,而將之完整地納入「中道實相觀」的大乘禪觀體系當中,從而徹底彰顯了天台宗特有的「圓頓止觀」禪法。然而圓頓止觀並非憑空而生,事實上它與天台四種教判有著密切的關係。所謂四種教判,乃是指天台判攝一代時教的教理深淺,將之分為四類,亦即〝藏、通、別、圓〞四教,它們分別有所屬的觀法,以為修行之根本。其中〝藏〞教為純聲聞法,不通大乘以〝析空〞為觀;〝通〞教為聲聞法而通後大乘,以〝體空〞為觀(以上二教但有〝空觀〞而無〝假,中〞二觀,後二教則反之);〝別〞教為別菩薩法,乃權教菩薩所獨修之法,以〝次第三觀〞為觀;〝圓〞教為究竟佛乘之法,乃大乘圓頓、終極之教法,以〝一心三觀〞為觀。此一心三觀,正是天台判教中,最為究竟的止觀法門,它依於根性的不同,又分三種修行方式,而所謂的〝圓頓止觀〞,正是這三種方法當中,最直捷了當而快速究竟的方法,也是天台禪觀中最特殊的所在!《摩訶止觀》卷一上云:
天台傳南岳三種止觀:一漸次〔止觀〕,二不定〔止觀〕,三圓頓〔止觀〕。皆是大乘〔教〕,俱緣實相〔境〕,同名止觀。……為三根性,說三法門【註10】。
這是說明了天台圓教止觀禪法的總綱,此中如前表所示,《釋禪波羅密》與《小止觀》,詮「漸次」止觀;《六妙門》詮「不定」止觀;《摩訶止觀》詮「圓頓」止觀。然而已如前述,此三種止觀既然皆是「大乘」圓教之法,因此同樣皆以「實相」為所觀境,而且同名為「一心三觀」。所以荊溪(711∼782)解釋上段文字云:
應知「止觀」二字,無非「摩訶」,即是一心三止三觀之止觀也【註11】。
換言之,所謂圓教的〝一心三觀〞,其實是包含三種止觀在內的。(待續)
【註解】
註7:相關資料見〈釋禪波羅密概說〉、〈六妙門概說〉、〈小止觀概說〉及〈摩訶止觀概說〉等文,皆慧嶽長老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出版。又可參考〈智者大師年譜〉,釋法藏編,收錄於《天台宗入門》中卷,諦聽文化出版。亦見附表一:【四部止觀之大要】
註8:指《釋禪波羅密》、《六妙門》及《小止觀》三部。
註9:見〈釋禪波羅密概說〉頁一及五。
註10:《大正》卷46頁1下。
註11:見《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之一,《大正》卷46頁142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