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藏法師文集】  —法介介法師簡介略傳法影法語文集
分享: facebook 噗浪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MyShare Windows Live yahoo google FunP 推推王 黑米 HEMiDEMi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天台禪法的特質—兼論《法華三昧懺儀》之修持(五)

   
 

      2•2•2圓教一心三觀

以上釋別教三止、三觀之文,略引如上。若更以此三止三觀為基礎而論圓教之一心三觀(亦即圓教之止觀),則止觀同時(止即是觀,觀即是止),一、三相即(一止即三止,三觀亦然),三智(空,假,中)於一心中證,三諦(真,俗,中)於一境中得。因無三觀、三智與三諦的前後差別,此三率皆於一念淨心中頓證,而徹見法界性即一念三千之故,而名之為〝一心〞三觀。《摩訶止觀》續釋云:
     

圓頓止觀相者,以止緣於諦〔境〕,則一諦而三諦(經云:繫緣法界,法界不異,能所一故);以諦繫於止(諦由止所成),則一止而三止。……所止之法,雖一而〔有〕三〔諦〕;能止之心,雖三〔止〕而〔同〕一〔諦理〕也。

又云:
     

以觀觀於境,則一境而三境(真、俗、中三諦同時故);以境發於觀,則一觀而三觀(空、假、中三觀於一心中得故)。……觀三即一,發一即三,不可思議,不權、不實(斥前別教三觀分權實),不優、不劣(斥前三智判優劣),不並、不別(斥前別教三觀有前後),不大、不小(斥前藏、通、別三人,位立大小)。

復引《中論》以證三觀三止,相即互融之義云:   

故《中論》云:因緣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

不但這三諦、三觀於一心中得,若望別教的次第三止三觀而說,亦於一心中得,這正是圓教止觀的特殊之處。如《摩訶止觀》中續釋云:

總前諸義(即次第三觀諸義),皆在一心。其相云何?體無明顛倒,即是實相之〝真〞,名「體真止」。如此實相,㧢一切處,〝隨緣〞歷境,安心不動,名「隨緣方便止」。生死輰槃,靜散〝休息〞,名「息二邊止」。(以上說明三止於一心中得)體一切諸假,悉皆是空,空即實相,名「入空觀」(即〝二諦觀〞)。達此空時,觀冥中道,能知世間,生滅法相,如實而見,名「入假觀」(即〝平等觀〞)。如此空慧,即是中道,無二無別,名「中道觀」(即〝中道第一義觀〞,以上說明三觀於一心中證)。……實相之性,即非止、非不止義。又此一念,能穿五住〔煩惱〕,達於實相,實相非觀,亦非不觀(以上更破〝止〞〝觀〞二相之執取)。如此等義,但在一念心中,不動真際,而有種種差別(此則歸結於〝一心〞之中)【註27】

最後更總結此圓教止觀之義云:    

若見此意,即解「圓頓教」止觀相也【註28】

由此可知,所謂的圓教「一心三觀」,正是天台止觀法門中的核心觀法,也是天台最終極之禪觀法門,此一觀法統一了空、假、中的三止、三觀及三諦、三智於一念心性當中。同時又依此一念心的〝實相性〞而泯除了止、觀的分立隔閡及諦、智的對望不融,從而將先天本具性德與後天緣起修德加以融合,將心、物二元的凡夫世界,看透為混然一體的法性世界。此一觀法不同於藏、通、別三教之觀法,而同為〝漸次〞、〝不定〞與〝圓頓〞三種圓教止觀行法所共同依用的大乘圓頓止觀法門。

  2•3結示本章

綜觀本章所提諸種天台禪觀法門,我們應可約略理解天台禪法的主要精髓所在,今為更具體把握天台禪法的整體性,茲將天台各類禪觀及行法名相等,作一綜合圖表以助理解:

總結本章所談,我們了解到:天台圓教的止觀法門雖有三種,而實際的修觀內涵並無分別,然而若就教法的深入與完備看,則《摩訶止觀》所宣說的圓頓止觀法門,才是天台大師最圓滿、成熟的極說!這也正是天台禪法的主要特質所在。因此天台禪法的精華,當以《摩訶止觀》中所揭示的「圓頓止觀」為究竟,應是毫無疑義的。(待續)

【註解】

註27:《大正》卷46頁25中。

註28:《大正》卷46頁25中。此中〝圓頓教〞者,通含「圓頓」、「漸次」與「不定」三種圓教止觀行法,非單指〝圓頓〞止觀而言,學者望勿混淆。

   
  (按此至【上一頁】【下一頁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7030383、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