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藏法師文集】  —法介介法師簡介略傳法影法語文集
分享: facebook 噗浪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MyShare Windows Live yahoo google FunP 推推王 黑米 HEMiDEMi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從天台圓教之建立試論圓教止觀的實踐(三)

   
 

  (二)以三諦三觀來理解圓教的建立

   1.三諦之成立

所謂「三諦」乃是指描述或認識世間諸法之本質的三種真理而言,它們分別是「俗諦」(亦名有諦、世俗諦)、「真諦」(亦名無諦、真諦、第一義諦)及「中道第一義諦」(亦名中諦、一實諦)。《法華玄義》(下略稱《玄義》)卷二下云:

明三諦者,眾經備有其義,而名出《瓔珞》【註13】、《仁王》【註14】,謂有諦、無諦、中道第一義諦【註15】

又《四教義》卷二<第二約三諦明四教所詮之理>段, 智者大師更於此有詳細的定義及說明,文云:

一者有諦,二者無諦,三者中道第一義諦。所言有諦者,二十五有 【註16】世間眾生,妄情所見名之為「有」,如彼情見審實不虛名之為「諦」,故言有諦。亦名俗諦、亦名世諦。如《涅槃經》云:如世人心所見者名為世諦【註17】

可見,依於六道眾生妄情所見的世間諸法,從而執取彼等為「審實不虛」的真實之「有」相,則名此以凡夫世間之經驗概念為基礎所表述的有相真理為「俗諦」。彼文續言:

無諦者,三乘出世之人所見真空,無名無相故名為「無」,審實不虛名之為「諦」,故言無諦。亦名真諦,亦名第一義諦。故《涅槃經》云:如出世人心所見,故名為第一義諦【註18】

換言之,若能依於三乘人所修的空觀,了知上來俗諦不過是五陰假合之相【註19】,從而認識其緣起無相而不可得的性(真)空本質,則名此認識的真實之理為「真諦」。彼文續云:

中道第一義諦者,遮二邊說名中道。言遮二邊者,遮凡夫愛見有邊,遮二乘所見無名無相空邊,遮俗諦、真諦之二邊,遮世諦、第一義諦之二邊。遮如此等之二邊,名為不二,不二之理目之為「中」;此理虛通無擁(壅)名之為「道」;最上無過故稱「第一」;深有所以目之為「義」;諸佛菩薩之所證見,審實不虛,謂之為「諦」,故言中道第一義諦。亦名一實諦也,亦名虛空佛性、法界、如如、如來藏也【註20】

凡夫取著世間為實有,以取著故乃於世間妄起分別,造人我之是非,廣行非法,故落於輪迴六道之苦中。因此佛陀大聖乃為說解空之法,令彼人了知世間之法無非緣起性空,無有實性,不可取不可著,從而證入空性出離三界生死。另一方面,緣起空性見的建立,其本意乃是為了對治凡夫執著世諦為實有的妄見而方便設立的,若又執取此空見,而不見不空之理,則雖有出離三界之能,卻不能再上一層樓徹見諸佛所見之甚深妙理,故而亦須遮止。如此既遮於凡夫之有見,亦遮於二乘人之空見,而入於雙遮空有的道理,則名之為「中諦」。因此 大師乃續於文中引《涅槃經》之文,而指出三諦之道理各別不同,而菩薩之法不同於二乘法的事實,文云:

故《涅槃經》云:凡夫者著有,二乘者著無,菩薩之法不有不無。〔此〕即是三諦之理不同之義【註21】

此外 大師更引《中觀論》之「空假中偈」而證明三諦的存在,如《四教義》卷二云:

《中論》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此即詮「真諦」。亦名為假名,即詮「俗諦」也。亦是中道義,即詮「中道第一義」也。此偈即是申摩訶衍詮三諦之理【註22】

(待續)

【註解】

註13:《瓔珞本業經》卷下<佛母品>第五云:
佛言:佛子!所謂有諦、無諦、中道第一義諦,是一切諸佛菩薩智母。(T24,p1018b)
又<因果品>第六云:
慧有三緣:一照有〔諦〕,二無諦,三中道第一義諦。(T24,p1019b)。

註14:《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二<受持品>第七末云:
世諦三昧、真諦三昧、第一義諦三昧。此三諦三昧,是一切三昧王三昧。(T8,p833b)。

註15:見T46,p704c。

註16:二十五有即是指三界以內的六道凡夫眾生而言。

註17:見T46,p727c。
又《涅槃經》卷十二云:
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一者世法,二者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義諦,世人知者名為世諦。善男子!五陰和合稱言某甲,凡夫眾生隨其所稱,是名世諦。解〔五〕陰無有某甲名字,離〔五〕陰亦無某甲名字,出世之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義諦。(T12,p684c)。

註18:同註15。

註19:見註15所引《涅槃經》之文可知。

註20:同註15。又,若就究竟的圓教中道第一義諦說,其實尚有其他異名,如《玄義》卷八下<顯體>章<一法異名>段中即云:
實相之體祇是一法,〔而〕佛說種種名:亦名有、真善妙色、實際、畢竟空、如如、涅槃、虛空佛性、如來藏、中實理心、非有非無中道第一義諦、微妙寂滅等。無量異名,悉是實相之別號,實相亦是諸名之異號耳!(T33,p782c)
可見中道第一義諦者,即是「(中道)實相」或「諸法實相」之別名。

註21:同註15。

註22:見T46,p728a。

   
  (按此至【上一頁】【下一頁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7030383、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