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海一滴】 天台學淨土學戒律學佛教史無量壽經會本經論選錄其他
 
 

淨土學論往生

   
 

  我們都知道佛的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個道理,佛的法身也就是佛的心哪,所以說佛的心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也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那是不是也可以說我們每個眾生的心是盡虛空遍法界呢!再進一步是不可以這樣說〝心即法界,法界即心〞呢,我們從以康僧鎧原譯〝無量壽經〞中知道阿陀彌佛五劫思惟,兆載永劫修行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為十方眾生,尤其是煩惱障重,無力出離的凡夫眾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佛為度眾生而修行成就的一方淨土。這方淨土在不在法界當中,如在法界當中,它在不在佛的心中,如在佛的心中,它在不在我們眾生心中。因為佛和眾生是同體、是同心,雖說極樂在十萬億佛土之外,也在佛的心中,其實也就在你當下的一念心中,在你當下一念,念佛的心中;當下一念,念西方極樂依正莊嚴的心中,十萬億佛土哪隔你當下一念方寸心呢?如果西方極樂就在當下一念心中,你哪一念佛號不流入法界,流入極樂,流入佛心,流入你的心中,每一念都是實相念佛,當下就是淨土。盡管你還沒有念得很得力,還有妄想夾雜其中,可是佛號和妄想同出於你本具的法界清淨體,也就是法界心中。它不會影響佛號的功德,就像蠟燭燃燒時光明與煙同出一體,煙不令影響光明。你只要正念正願作意,你念念念佛,你念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往生是法爾如是剎那之間的事。因為西方極樂世界在你的心中,往生也不出你的心哪,也不出佛的心,你的肉體並沒有去,所以叫〝生而無生〞就在你的一念心中,你要會轉念就是身在娑婆,心在一念念佛的當下轉入淨土。雖身在娑婆其心已居淨土,念念都在淨土,往生是法爾如是,剎那之間的事,所以叫〝無生而生〞。

  念佛的同修,有時念佛會出現自己置身蓮台,竟在西方極樂面對三聖,請問他的身沒有動,心也沒有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境況,因為當下就是淨土,淨土就在你的心中,淨土也沒有從十萬億佛土外搬來。因為〝西方不離目前,蓮花常襯兩足,何必待死後方生,即眼前不出不入〞只在當人一念心哪!《憨山大師》所以西方不離目前,淨土就在腳下,佛就在眼前,在你身邊,你要會用心,不管功夫好壞,它都不離目前,雖然此人開眼又見滿目娑婆磚頭和瓦礫污染,可這些又如何能污染你心中的一方淨土,你心中的萬德洪名的佛號呢?就像蠟燭的煙如何能阻擋它心中燃燒的光明呢?所以說〞淨土不離目前〞,念念當下都是淨土,都是極樂,都是法界,都是心。極樂就在你的心中,正如〞彌陀教我念彌陀……原來彌陀念彌陀〞,你就是彌陀,彌陀就是你自己,你就是往生自己心中的淨土,托彼佛名念自性彌陀,生自心中的極樂,還害怕不能往生嗎?你說我還沒有念到人家的那一種功夫,可你心中的淨土、心中的佛號、心中的光明、心中的極樂,你念自心中的自性佛,從來不因外界干擾污染,而有損減,要往生自己心中的淨土,是法爾如是,剎那即到,不用身動、不用心動,關鍵要會用心。你念念念佛、念念念極樂,千聲萬聲,中間哪怕有十念,甚至一念相應,就立即感應道交。所以你要學會用心,要學念念專注,往生不困難,要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無量壽經》只是如果功夫淺,品位不高而已。接下來的問題,你平常要好好念佛,要好好持戒修福,拜佛消業,多做善事,積功累德,這樣一方面提高功夫以增高品位,一方面也可以防止臨終有病苦和障礙。平常尤其要防止〝我慢心〞,它障道、障智慧、障你深入經藏、障你自行化他。

  如果你理解不來我上面說的道理,你念念念佛,念念求佛,念念求生極樂,完全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接引往生。你不要懷疑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會往生,相信阿彌陀佛有能力,有無量無邊的願力會接引你往生極樂,他手托蓮花、遙垂金臂時刻準備拉你回西方極樂世界老家。你完全仰賴佛無量無邊的大願力,任何障礙能大得過佛的力量呢?再說障礙也是你的心在障礙自己,因為眾生也不在心外。你只要用正念、正願直插西方極樂世界的頻道,好!一下子就成功,有人要障礙你都來不及。關鍵你要會用心,正如一個學佛的小同修說︰〝往生就是你父母叫你回家,你立刻聽話回家就是了〞。所以你要把賭注押在阿彌陀佛的一方,不要押在助念上,是佛接引你去往生,助念不過幫你提起正念清醒。如果你臨終有助念更好,又加一層保險,沒有助念因緣,一定全力投靠佛力接引往生,所有的眾生在佛陀的心中都是平等的,每個眾生都是佛的獨子,不會因眾生的好壞而生分別,你修得好我就接你,修得不好就讓你在娑婆再受難而拒絕你,不會這樣。但是你也一定要在堅定信願的基礎上,而努力修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做佛的好弟子,做世人的好榜樣。

  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印光大師說︰〝此乃鐵案也〞。故印光大師在文鈔正編第一冊覆 濮大凡 居士的信中說︰〝有真信者,必有切願〞。沒有一個真信的人他不發願的。不發願正說明他不是真信,或是口頭上的信,心裡還是不信。真信者一定會發切願,所以信為入門要道,信為道元功德母,信為第一關鍵。所以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卷四之二中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如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所以真信切願沒有不往生之理。澫益大 師的 老師幽溪傳燈大師在《彌陀經圓中鈔》中說︰〝娑婆眾生,雖能念佛,浩浩見思,實未伏斷。而能垂終心不顛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彌陀乘大願船而來拔濟。雖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又〝彌陀夙昔既有弘願,眾生又能依願求生,此正生佛天性相關,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又說:〝今既念佛求生極樂,臨終見佛,此因妙感,覆由生佛本是一體,感應道交,法爾如是。若不明此妄論邪談,不惟自障,兼也障人,於此法門,大成罪過〞。又說:〝夫求生淨土者,是偽他力,彌陀願攝,釋迦勸贊,諸佛護念,三者備矣。苟有信心,往生極易〞。誰說信者,不能往生。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中說︰〝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妄論邪談,不惟自障,兼也障人,於此法門,大成罪過。

  故傳燈大師又淳淳勸化眾生:〝是故皆應深心信解,發願往生,勿行放逸〞。是故印光大師覆濮大凡書中又說:〝須知去卻信願,與宗家參究無異。(與禪宗參話頭一樣)若得往生,因果不相符契矣。(彌陀)經云:一心不亂,遠承前文依正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即是教令發願。所以我們往生淨土〝全由信願有無〞,不是讓你用一句彌陀名號,像禪宗一樣來修定,參話頭的,雖然它有修定的作用,但它主要是用來讓你往生的,雖然它可以念到一心不亂,可達高品位,但不是說如達不到一心不亂,就不能往生。正如印光大師所說彌陀經的〝一心不亂〞是用來勸信、勸願、勸往生彼國的。又說〝若無信願,念至一心,無量無邊中,或可有一、二往生。決不可以此為例,以斷天下後世一切人往生淨土之善根〞,〝倘人各以此行持,置信願而不從事,則芸芸眾生,永居苦海,無由出離,皆此一言為之作俑也。而其人猶洋洋得意,以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為斷佛慧命,疑誤眾生之狂言也。哀哉〞。又對不能間斷夾雜之意評駁說︰〝縱令一念萬年,不妨日有起止。試問此一心念者,若謂有不念時,有發願時,便成間斷夾雜便難成辦。試問此一心念者,亦曾見色聞聲,著衣吃飯,舉手動足否?若有,彼既不間斷夾雜,此何獨間斷夾雜,若無,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處,而現身聖剎,其間斷夾間,將不勝其多矣〞。所以印光大師感嘆說:〝淨土一法,須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義相例。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見之矣〞。

  同修,淨土法門乃諸佛之特別度生悲心,乃八萬四千之外特開一法,如〝順水揚帆〞極易至,就怕你不信。往生乃全仗彌陀願力拔濟,願船渡脫。就怕你瞻小自卑,不敢直下承當,不敢上船。〝無量壽經〞、〝彌陀經〞釋迦佛多次說難信、難信、極難信,佛陀渡生悲心、苦心,你可曾體諒到?

   
   
  點擊最上處“淨土學”標題,即可回到淨土學總綱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7030383、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