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海一滴】 天台學淨土學戒律學佛教史無量壽經會本經論選錄其他
 
  其他(點閱文章標題,即可進入恭讀)
   
 

文章名稱

作者

內容提要

其他小文1

釋法藏

從知見的累積到心性的調鍊、伏婬十方、不淨觀、生命教育的精神與體現

楞嚴咒略考

釋法藏

誦持楞嚴咒成了末法行者在自利利他,住持、弘揚佛法過程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方便與依怙,是很自然的。

梵唄略考

釋法藏

梵唄對於中國的出家人而言,雖然不是一門被刻意強調的出家知能,然而卻幾乎是所有中國僧伽於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能力。

從法句譬喻經淺談佛教業力思想

釋清泓

譬喻者,梵語 avadana 音譯為阿波陀那,略稱為「譬」或「喻」,乃佛陀說法時,為使人容易理解教說內容之意義,所使用實例或寓言加以說明之善巧方便。

舍利之淺探

若愚

舍利:梵語 sarira 。巴利語 sarira 。音譯為:設利羅、室利羅、實利。意譯:在《玄應音義》譯義為身骨;《慧苑音義》譯為身;《慧琳音義》譯為體。

試述大乘菩提心之發起

釋法默

梵語「菩提」,舊譯為「道」,新譯為「覺」。具足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或「無上佛道」的意思。

二十一世紀漢傳佛教新契機

釋法藏

宗派佛教的時代意義 ? 需先遵古而後契應 ?

其他小文2

釋法藏

從台灣到大陸 — 談中國僧青年的僧涯規劃、 讀佛學院的意義與目的

菩提心修要講綱( 上)

釋法藏

「菩提心」乃大乘 ( 含密乘 ) 佛法最主要的關鍵所在,大小乘的分野雖可從多方面 ( 空性見、慈悲、福德、善巧 …… 等等 ) 來加以區別,然而其間最大也最根本的差異,正是以菩提心的有無來加以評判。

菩提心修要講綱( 下)

釋法藏

同上

唯識學教學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

釋慧證

而唯識學亦可稱為「佛教心理學」,是屬於一種理性心理學,為內證者自證真實,是觀心法門,這和自然科學所及領域不同,它是現實的超越性的存在,即絕對真實理性。

法的修學及次第

釋宏印

面對如此龐大博雜的「歷史佛教」,吾人究竟應如何抉擇,始能較可能的正確認識釋尊原始面目的本懷「正法」,允非易事。

彌勒禪之初探

宗舜

之所以冠以 「 彌勒 」 的名義,主要有這樣的兩個原因:其一,彌勒乃修慈心三昧成就者,其二,彌勒代表的無緣大慈即中道正觀。

五蘊無我說

法行

先是從「五蘊」的內容說起,然後再談「五蘊無我說」的論証,最後結合「和合」和「緣起」的觀念,使得「無我」的觀念顯然易解。

最原始的佛法─ 禪宗

慧廣

大乘佛教的思想與修法,由於不見載於佛教原始經典《阿含經》中,而被排斥為非佛說或外道法。

四預流支

法恆

四預流支的提出,乃是釋尊度眾之善巧,方便吾人對於修行次第、原則的掌握。這種教學規劃的價值,在於使佛弟子能經由此共通的理則而證得法性。

眼見佛性的含義

慧廣

「眼見佛性」也是親證佛性的意思,並非只是聽聞到佛性,或者理解到佛性。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7030383、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