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海一滴】 天台學淨土學戒律學佛教史無量壽經會本經論選錄其他
 
 

無量壽經會本是非佛說無量壽經夏氏會集本─ 二十四願部份之探原及檢討 ◎釋道光

   
 

前  言

近二年來 , 道光 在中和淨宗蓮社與信眾共同研究 曹魏康僧鎧 譯無量壽經之際,時有信眾舉 夏蓮居 居士會集本所載異點求予解答。初時愕然,無以為喻,嗣經恭讀再三,發現會集本確有多處值堪商榷。爰不揣鄙陋,願將會集本一一探原,並試作檢討,藉供誦持諸賢參考。

茲初稿勉就(先寫四十八願部份餘容後續),自忖涉獵不深,畫蛇添足甚或錯誤之處必不在少。謹先就教諸山長老、法師、大德,懇請惠賜指正,以匡不逮。

設因而招致該會集本之宣講者、誦持者、或護持者有所不悅,願求懺悔,諸祈見恕,至若披瀝真誠,勉能喚醒誦持大德,還修正典,免陷迂迴,則願以之迴向一切眾生,同生極樂,早證菩提。

  釋道光 謹識于

台北佛教淨業林

會集本 第一段: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一願, 原文:若我…… 。

成正覺已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二願。

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一願。

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蝡動之類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一願。

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一願, 「以」字係會集者擅加入 。

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一願, 原經文「皆生」改為「來生」,又「不久悉成」改為「悉成」 。

不復更墮惡趣

探原 : 會集者自加 !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一願。

不取無上正覺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一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一願: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第二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我若證得無上菩提」和「成正覺已」,因係抄自兩種不同譯本,致「無上菩提」與「成正覺」 重複。

二、「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一段文意,在五種譯本中只有「莊嚴經」才有,其他 四種譯本都不提。在夏氏會集本中,第十九段、二十段、二十一段、以及二十二段中有詳細描述,實不必在此提及。

三、「禽獸、蜎飛蝡動之類」尚不能涵蓋所有畜生,舉如水中魚族就不是禽獸、蜎飛蝡動之類,所以不如康譯本用「畜生」來得週全。

四、「不復更墮惡趣」是會集者擅自加入,純屬贅語。既然「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豈有再墮惡趣之理?(圓覺經云:既已成金,不復為礦)

五、依照其他經典記載,三惡道眾生轉世為人,已屬不易,豈有如此便宜直昇極樂?此段焰摩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指極樂世界),簡直不敢想像!

六、「得是願,乃作佛」已足夠了,為何再添加:「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會集本 第二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四願。

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二願。

皆具紫磨

探原 : 會集者自造句 !

真金色身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 原經文「者」改為「身」 。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十五願。

莊正淨潔悉同一類

探原 : 參照大阿彌陀經第九願, 拼湊而成。「端正」改為「莊正」 。

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四願, 加「若」字 。

康譯無量壽經

第三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第四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一句易生誤解。按原「莊嚴經」經文為:「令生我剎如諸佛土」 ,兩者含義顯有不同。果真所有眾生令生我剎,則會集本第十、十一、十二段三段願文,又何必明載往生極樂須有諸多條件?

二、會集者擅加「皆具紫磨」四字,適如畫蛇添足!因為紫磨金是上品黃金,也就是真金。會集本因 係從各種譯本摘錄,為求文詞順暢,不得已強加「皆具紫磨」以為銜接,只圖華麗,不計重複。捨康譯無量壽經不用,用盡心機,妄加會竄,徒勞無功,何苦來哉?

三、往生極樂終究必是身真金色、形色相同、成滿三十二相,但各人「因」與「行」不同,「成就」 當然有所快慢。所以彌陀慈悲,針對不同需要誓發不同大願。會集者將此三大願雜燴一處,不免模糊,難窺彌陀本懷!

會集本 第三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五願。

所有眾生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四願。

生我國者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五願。

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二十二願, 擅加「無量」 。

皆能洞視徹聽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十七願, 擅加「皆能」 。

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二十二願。

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五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第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七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康譯無量壽經將五種神通逐一列舉,清晰易懂;而會集本卻將三種神通——宿命通、天眼通、天 耳通攪混一起,隱晦不明。所謂「洞視」「徹聽」不但艱澀難懂,而且「洞視」不能表達天眼通,「徹聽」不能代表天耳。

二、依會集本整段文意,似乎所謂「洞視」與「徹聽」僅是加強說明宿命神通而已。果真如此,則會集本忽視彌陀所發天眼、天耳兩種神通,殆難理解。

會集本 第四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七願。

所有眾生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六願。

生我國者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七願。

皆得他心智通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六願, 擅加「智」 。

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八願, 擅加「若」、「悉」、「剎」 。

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八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檢討

會集者用心良苦,廣從四種譯本擷取隻言片語,擅加「智」、「若」、「悉」、「剎」四字以資填縫 、潤滑,勉湊一段,較之「康譯無量壽經」,除總字數多出三字之外,難見優異。

會集本 第五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八願。

所有眾生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三願。

生我國者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五願。

皆得

探原 : 自造句 !

神通自在波羅密多,于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九願。

周㧢巡歷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三願。

供養諸佛者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三願, 擅加「者」 。

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九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九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檢討

康譯本有關遍至諸國,供養諸佛,詳列於第二十三願。此段中會集者多湊十五個字,不似康譯本簡潔。

會集本 第六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一願。

所有眾生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二願。

生我國者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四願。

遠離分別,諸根寂靜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二願。

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十一願。

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一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十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檢討

會集本中「遠離分別」一義,康譯無量壽經第四願「形色不同,有好醜者」已有交待;至於「諸根寂 靜」部份,康譯本第六願「天眼通」及第七願「天耳通」足以說明。除此之外,文義類似。

會集本 第七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三願。

光明無量,普照十方

探原 : 會集者自造句 !

絕勝諸佛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二十四願。

勝於日月之明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三願。

千萬億倍,若有眾生

探原 : 擅自造句 !

見我光明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三願。

照觸其身

探原 : 自造句 !

若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三願, 其中「安樂」兩字抄自如來會第三十三願 。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三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十二願: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三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會集本第七段共有五十八個字,其中會集者擅加二十個字,超過三分之一,是否妥當?諸賢者自 能明瞭。

  二、會集本因係勉將多種譯本撿聚一處,不免重複用字,破壞文詞之美。譬如「絕勝諸佛」之後緊接 「勝于日月之明」,依文誦念,難免塞滯不暢之感。敢問諸位受持賢者,尊意若何?

  三、再者,康譯本三十三願:「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經文大意:無論眾生有否感覺佛光照觸,眾生皆能得到身心柔軟之益。而會集本稱:「見我光明,照觸其身」顯不圓融。彌陀光明,未必能見!眾生業障,深淺不同;依會集本見佛光明就「安樂慈心作善」,如果不見,就不慈心作善?
「見」者必係能見,「蒙」者蒙佛照攝,感同身受,殊不必界定眼見與否?未知賢者尊意以為然否?

會集本 第八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五願。

壽命無量

探原 : 自造句 !

國中聲聞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四願。

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

探原 : 自造句 !

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四願, 擅加「若能」「量」 。

康譯無量壽經

第十三願: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第十四願: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十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檢討

會集本略去:「除其本願修(長)短自在」字句,顯不週延。按:國中天人雖得壽命無量,但各人往 生前所發誓願不同,在極樂世界所處時間當然有所差異。如省庵大師臨終前開示稱:「吾去即來」者是。又因各人根器、宿世功行以及福德因緣不盡相同,證得無生法忍或成佛時間長短不一,從而分身度化前後懸殊,處安邦時間,自是從其本願,修(長)短自在!

會集本 第九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七願。

十方世界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七願。

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十七願, 自造「若」 。

稱嘆我名

探原 : 自造句 !

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四願, 自造「者」 。

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七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檢討

此段文句因係會集四種譯本,致有二處贅語:

  一、在「十方世界」與「無數諸佛」之間,穿插「無量剎中」四個字,實無必要!「十方世界」不就 是「無量剎」?

  二、經查大阿彌陀經第四願中,前段並無稱嘆文句,所以後段「皆令諸佛各於比丘僧大坐中,說我功 德國土之善」。今會集者既自造「稱嘆我名」,又何必接抄「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謹按:無量壽無量光即是法界體,稱嘆彌陀名號,當然包括稱嘆極樂國土功德成就之善!

  附註:根據佛光大辭典第五一一九頁記載:

     南宋王日休所輯「大阿彌陀經」係將現存四種譯本(如來會除外),互相參照,重新編纂而成,非直接譯自梵文本。

會集本 第十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九願。

十方眾生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八願。

聞我名號

探原 : 自造句 !

至心信樂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八願。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十八願。

不取正覺。惟除五逆,誹謗正法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八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檢討

一、既然「至心信樂」,當然已經「聞佛名號」,會集本擅加「聞佛名號」,似無必要。

  二、康譯本「欲生我國」的信心遠比會集本「願生我國」來得堅定。為別於康譯本,刻意改為「願生我國」,有待商榷。

  三、康譯本於第十八、十九、二十願中分別以「至心信樂」、「至心發願」、「至心回向」為三願重點。這三種願是針對三種根性的眾生而發:

    十八願:「至心信樂」是針對純靠他力往生的眾生。

    十九願:「至心發願」是針對純靠自力往生的眾生。

    二十願:「至心回向」是針對既靠他力也靠自力往生的眾生。

    而會集本就不能針對這三種根性的眾生應病給藥。

  四、會集本自本第十段以及以下十一、十二段三段之中,均有「回向」字句,似嫌多餘。「回向」固然必要,但不需願願提出。

會集本 第十一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八願。

十方眾生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九願。

聞我名號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願。

發菩提心,修諸功德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九願。

奉行六波羅蜜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七願。

堅固不退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十三願。

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十九願, 原經文:「願生極樂」 。

一心念我

探原 : 自造句 !

晝夜不斷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七願。

臨壽終時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九願。

我與諸菩薩眾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七願, 擅加「眾」 。

迎現其前

探原 : 自造句 !

經須臾間即生我剎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十三願。

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七願。

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九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會集者強把五種譯本雜燴一鍋,不但冗長,而且平添幾處贅語:

   1、既然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所謂「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當然不在話下。

   2、「聞我名號」其他願文中已有之,實不必每段均有「聞我名號」字句。

   3、前第十段中已有「聞我名號,至心信樂」及「乃至十念」,此段中又何必再加「一心念我,晝夜不斷」?

   4、會集本依照其他譯本順序,將于最末第二十四段中列「證不退轉」,本段抄大阿彌陀經,先列「作阿惟越致菩薩」怎不重複?

  二、經查上列四處贅語中,有三處係抄自大阿彌陀經,而該經究係支讖法師從梵文所譯之者?抑或王 日休居士所輯者?不詳。倘若王氏亦如夏會集者擅加自造字句,夏氏復再引以為據,豈不以訛傳訛,謬以千里,寧不慎思!

會集本 第十二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九願。

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願。

發菩提心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九願。

堅固不退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十三願。

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願。

極樂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十九願。

無不遂者

探原 : 擅自造句 !

若有宿惡

探原 : 擅自造句 !

聞我名字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五願。

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五願 摘錄 。

願生我剎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十八願, 「我國」改「我剎」 。

命終不復更三惡道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九願, 原經文:「壽終皆令」 。

即生我國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五願。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十九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二十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此段也是雜燴五種譯本,同樣有些贅語:

   1、「發菩提心堅固不退」前段已有,重複出現,沒有意義。反觀康譯本,除了願頭、願尾相似之外,內含文句不重複,簡潔有力。

2、「若有宿惡」:除非究竟圓滿,證得無上菩提,誰能沒有「宿惡」?既然能夠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還須要再說什麼「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

  二、康譯本將彌陀主要三願:「十念必生」、「臨終接引」、「欲生果遂」分列於第十八、十九、二 十,三願,非常清楚。而會集本第十、十一、十二,三段,憑會集者個人見解,加油加醋,重點何在?茫然不知!

會集本 第十三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願。

國無婦女

探原 : 擅自造句 !

若有女人聞我名字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五願, 原經文:「其有女人」 。

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三十五願。

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

探原 : 擅自編造二十二個字 !

生我國者,皆于七寶池蓮花中化生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二願。 五種譯本之中,只有大阿彌陀經有此記載,是否真實?待查 。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六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三十五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十方世界女人,聞彌陀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命終不再轉為女像;何況彌陀佛本身大願所成就之極樂世界!當然是:「國無婦女」。

  二、會集本將「厭女轉男」和「求生極樂」兩願混攪一起,誠難理解。「希轉男身」是一回事,「求 生極樂」又是另一回事。會集本大開方便之門,顯將前揭三段(亦即康譯本第十八、十九、二十)三大願降低門檻,非但命終即化男子,而且「來我剎土」,豈有如此便宜?

  三、至於「蓮花化生」乙事,會集者是抄自於「大阿彌陀經」。在五種譯本中只有「大阿彌陀經」第 二願載有「皆於七寶水池蓮花中化生」字句。前已述明:王日休所輯「大阿彌陀經」非譯自於梵文本。會集本輾轉引據,偏離真實,殆可預卜。

  四、據會集本第四十章所載:「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斷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諸功德,至 心回向,皆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又第四十一章:「若有墮于疑悔,晞求佛智,至廣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于蓮華中不得出現」。是故會集本稱「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于七寶蓮華中化生」乙語,顯不正確。

  五、彌陀大願係平等無異,十方皆準,豈能有所例外?所以現存五種譯本,除了大阿彌陀經之外,四種譯本都不在願文中提及「蓮華化生」。

康譯本在下卷:上輩往生時提及蓮華化生,嗣並強調稱:明信佛智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疑惑不信,無有智慧,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

  六、會集者在第四十章「邊地疑城」中,為念及此段「蓮華化生」一事,自圓其說,擅自創造一大段文章(整段八十四個字,非穿插者)以作為此段立願之基礎。

唉!   用心千般苦,   難博君一笑,

     平地巧構築,   月夜照分明!

  七、本段會集文共七十一個字,會集者擅加二十七個字,字造率幾近四成。嗟呼!忍看今時法寶,任遭支離編造!祖師常寂不語,惟祈諸賢明察。

會集本 第十四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願。

十方眾生

探原 : 自造句 !

聞我名字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七願。

歡喜信樂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五願。

禮拜歸命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二十九願。

以清淨心,修菩薩行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三十七願。

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七願。

若聞我名

探原 : 自造句 !

壽終之後,生尊貴家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四十三願。

諸根無缺

探原 : 自造句 !

常修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六願。

殊勝梵行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三十六願。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六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三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六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一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度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三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康譯本指明:「十方諸佛世界諸天人民」或「諸菩薩眾」,而會集本則汎稱「十方眾生」,固然人民、菩薩是眾生,但眾生不一定是人民、菩薩,試想飛禽走獸、魚族之類眾生,也能禮拜歸命、修菩薩行?尤其飛禽走獸,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豈有如此便宜事?果真如是,因果蕩然!

  二、康譯本四十一願的意思是:「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聞到彌陀聖號後,繼續修行,到快要成佛的 階位,如果諸根仍是缺陋而不具足者,不取正覺。而會集本則是「十方眾生」(當然包括禽獸、魚族)若聞彌陀聖號,壽終之後再轉世時就「諸根無缺」,請問賢者:您相信嗎?

  三、何況「諸根缺陋」和「諸根無缺」所含蓋的範圍不同。缺是缺少,陋是陋劣,是指器官功能遲鈍 ,不能發揮作用,譬如:青光眼、耳聾、啞巴、口吃等是。依照會集本說法:只要眼、耳、舌等具足,那管他有眼不見,有耳不聞!

  四、康譯本四十八願中,有稱「國中天人」,有稱「國中菩薩」,正能彰顯佛陀之大慈悲、大智慧, 以及譯經大德用字之慎重與精湛!依管見揣摩:用「天人」時指的是靜態,是本就具有的正報或功能,用「菩薩」時指的是動態,是往生極樂後,如何去做?如何去實行?會集者不解其中秘髓,一味指稱「所有一切眾生」,難登堂奧,勢也必然!

  五、因雜燴關係,一段之中,前用「聞我名字」,後用「若聞我名」,一語以蔽之:「弄巧成拙」。

會集本 第十五段:

我作佛時,國中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十六願。

無不善名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十二願。

所有眾生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七願。

生我國者

探原 : 自造句 !

皆同一心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十願, 非相應願 。

住于定聚

探原 : 自造句 !

永離熱惱,心得清涼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三十一願, 非相應願 。

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九願, 「不如」改為「猶如」 。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十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十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第十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第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會集者分從「大阿彌陀經」(前已介紹)非相應願摘錄「皆同一心」及「莊嚴經」非相應願摘錄「永離熱惱,心得清涼」兩句,再配以自造句「生我國者」及「住于定聚」。粗讀之,勉稱順口,但康譯本四條願四種層面,卻隱而不現。

  二、綜觀康譯本第十、十一、十六、三十九,四大願,經會集者會集後,乍看之,似有其意義在。但 吾儕博地凡夫,對於阿彌陀佛及本師釋迦如來之所以不厭其煩分別四條大願,茫無所悉!斷不能僅憑井蛙之見,不加思索,遽而會集。

  三、會集前,古今大德修持無量壽經往生極樂國土者,不知凡幾?而歷代祖師智慧果真不如會集者之 高超?從不發現無量壽經可以「化繁為簡」?如果會集本的「經文」是合適、正確,那麼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是嫌囉唆了?釋迦如來也不例外?請問尊意如何?

  四、一人可燴。眾皆可燴!俗云:「劣幣驅逐良幣」,(社會上使用、流通的鈔票,大部份是一些比 較破舊的鈔票)淨土正統寶典,能否幸留於經道滅盡之後?淚眼朦朧,不敢設想!眾生福薄如斯,求哀懺悔!

會集本 第十六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願。

生我國者,善根無量

探原 : 自造句 !

皆得金剛那羅延身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六願, 「皆」字擅改 。

堅固之力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二十六願, 擅加「之」字 。

身頂皆有

探原 : 自造句 !

光明照燿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二十二願。

成就

探原 : 擅加 !

一切智慧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二十三願。

獲得

探原 : 擅加 !

無邊辯才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三十願。

善談諸法秘要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十八願。

說經行道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願。

語如鐘聲

探原 : 抄自大阿彌陀經第十六願。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一願, 非相應願 。

康譯無量壽經

第二十五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純是會集者臆測自造句。按:「莊嚴經」第二十二願只有「善根具足」而已。會集者以為尺碼盡量放大,放到不能再大時最具包容性。殊不知「善根無量」不就和佛陀一樣,既然「生」「佛」不分,何必修行?

  二、「那羅延」就是「堅固」的意思,重複無意義。

  三、既然抄了莊嚴經「光明照燿」卻不肯多抄一些。按:莊嚴經第二十二願曾有一段經文:「身相端 嚴,光明照燿,善根具足」。會集者或為標新立異,先將善根具足改為無量如上述,再將光明加到「身頂皆有」。為何會集者捨「身相端嚴」優美詞句,竟擅自創造,以致侷限成「身頂皆有」?真難理解!光明不一定身頂才有,腳下蓮花也會放光!

  四、再者,無量壽佛所發四十八願,應是原則性之宣告,如同國家憲法,不可能將無關緊要的細節部 份也列入四十八願中。經查會集本「語如鐘聲」是抄自大阿彌陀經的「語如三百鐘聲」,是否必要?諸請審酌。

  五、真虧會集者勞心,為平等故,分從五譯本摘錄:

獲得    ——自造   無邊辯才   ——如來會
善談諸法秘要——莊嚴經  說經行道   ——漢譯平等覺經
語如鐘聲——大阿彌陀經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康譯無量壽經

而康譯本是:「若受讀經法,風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康譯本有六種層次:         

受 讀諷誦持說─→經法─→得─→智慧、辯才(不可限量)

   會集本只有三種:

無邊辯才─→談諸法、 說經、 行道              

會集者或係為免文詞過於粗簡,爰左拼右湊,究不免漏失彌陀大願之要旨,是功?是過?諸賢者自有定奪!

會集本 第十七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願。

所有眾生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十六願。

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二願。

為眾生故,披弘誓鎧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二願。

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十六願, 「眾生」改「有情」 。

行普賢道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二十二願。

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

探原 : 自造句 !

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十六願。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四十六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二十二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會集者自造句:「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乍看之,似尚合理,其實不然!倘有菩薩遊諸佛國,修菩薩行,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苟不入惡趣,豈能圓滿菩提。行願品云:「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二、末段「或樂說法」「或樂聽法」諸句似與前第十六段「善談諸法秘要」語意重複。

  三、本段願文前後不相契,「究竟必至一生補處」與「或樂說法」各異其趣。有如內服藥與外傷敷藥 攪混一處,不是味道,難嚥下口。莫非會集者為倣效漢譯平等覺及大阿彌陀經,勉將彌陀佛四十八願拼成二十四願(段),削足適履,寧堪一笑?

  四、誰樂說法?誰樂聽法?究係極樂世界之眾生?抑或係他方世界,受「披弘誓鎧」者所教化之眾生?交代不清!

而康譯本「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交代一清二楚。

會集本 第十八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二願。

生我國者

探原 : 自造句 !

所需飲食衣服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三十八願, 擅加「飲食」 。

種種供具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二十四願。

隨意即至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三十八願, 「念」改「意」 。

無不滿願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十七願。

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

探原 : 自造句 !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七願, 非相應願 。

康譯無量壽經

第二十三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㧢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四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擣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所需」意即有所需,會集本「所需飲食衣服」,表示往生極樂眾生仍需飲食、衣服,似有誤導之嫌!往生極樂蓮華化生,豈需飲食衣服?反觀康譯本稱:「欲得衣服」,意指倘往生極樂眾生,因習氣使然,需衣服時,即「隨念即至」,但不需裁縫、擣染、浣濯,可謂圓融!

  二、自造句:「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所謂「應念」係應「諸佛」之念?抑或是應「供養者」之念,未明。(考之五種譯本之意,是應「供養者」之念。)

  三、本段四十四個字當中,會集者自造十七個字,自造率高達四十%,除了頭尾之外,僅從「如來會 」及「莊嚴經」節錄十五個字,竟把康譯本文義相似之二十三、二十四、三十八,三大願經文全部棄捨不用。直覺上給人一種感覺是:會集者對古來受持最廣之康譯本是否刻意壓抑?圖以會集本取而代之?願不如是!願不如是!

會集本 第十九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願。

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七願。

雖具天眼

探原 : 自造句 !

有能辨其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七願。

形色光相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二十七願。

名數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七願。

及總宣說者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二十七願。

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七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二十七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 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辯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會集本將「天人」略去,只描述依報,不談正報,似欠週延。

二、會集者似知康譯本已甚完備,但就不肯承認它完備,非減幾字、加幾字,不足以表示與僧鎧法師 有所不同。後段刻意抄「如來會」「形色光相」,與前段「嚴淨光麗,形色殊特」重複,幾似贅語。又為別於康譯本「有能明了」,特抄錄如來會「總宣說者」,所謂「總宣說」,就會比「明了」來得「明了」嗎?

三、康譯本二十七願共五十一個字,而會集本加加減減也湊成五十一個字,為標異而竄改,聊無必要。

會集本 第二十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願。

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二十八願, 擅加一「或」字 。

道場樹,高四百萬里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二十八願。

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二十八願, 擅加「雖」字 。

亦能了知

探原 : 自造句 !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于寶樹間見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四十願, 原經文:隨心欲見諸佛淨國殊勝莊嚴,於寶樹間悉皆出現 。

猶如明鏡,姰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四十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二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姰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檢討

一、根據佛光大辭典第二0七五頁下解釋:

一由旬可換算為四十里,而百千( 100 × 1000 )即十萬,那麼百千由旬( 10 萬 × 40 )就是四百萬里。

  二、依常理判斷:再同一範圍內,無量色樹應包括道場樹。會集者或為突顯本事,將康譯本及如來會攪會一處,致造成「無量色樹」與「道場樹」,「百千由旬」與「四百萬里」兩項重疊。

  三、兩譯本譯自兩種梵文版本,樹名及長度單位雖不相同,但所描述的卻同是樹木、同一長度。會集 者用心良苦,深怕所述高度有雷同之虞,特擅加一「或」字。他以為有此一「或」字,表示不確定,是否重複、相疊?就不干他的事了!

  四、更妙的是:會集者先墊一「雖」字,「雖有善根劣者」,再寫「亦能了知」,請問:是了知其重 複呢?還是了知其不重複?從康譯本可以得到啟示:無量壽佛從不作模稜兩可費人猜測之宣示,此等「亦能了知」絕非彌陀本意。

  五、康譯本第四十願:「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文詞簡潔,無隙可擊。會集者為現工巧,隱去「應時如願」,刪刪改改,卒成「悉于寶樹間見」,論意境與華麗,簡直不堪比擬!

會集本 第二十一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願。

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二十五願。

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三十一願, 擅加「十方」兩字 。

眾生姰者,生稀有心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二十五願, 原經文:希有心 。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一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三十一願: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姰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檢討

「眾生姰者生稀有心」,恰似畫蛇添足。非但不足以啟發眾生欣慕心,尤將貶低極樂依正莊嚴!眾生 有幸,親姰安邦勝境,理應心生渴仰,直欲面覲彌陀才是,何止生稀有心?

會集本 第二十二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願。

下從地際,上至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二十四願。

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二願。

寶香合成

探原 : 自造句 !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二願, 原經文:菩薩聞者 。

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一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三十二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檢討

一、會集本刻意將「菩薩聞者」改為「眾生聞者」,請問十方世界飛禽走獸也能聞到寶香而修佛行?

  二、會集者將中段描述極樂國土寶香妙嚴「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縮寫為「寶香合成」四個字。會集者果真理解彌陀所示極樂依報莊嚴?

  三、有關寶香妙嚴部份,漢譯平等覺經及大阿彌陀經均付闕如(沒有記載);會集者或以為該二譯本既可省略,彼亦可從簡。會集者憑自臆測隨意增減,今後爭相竄改,伊于胡底!

會集本 第二十三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願。

十方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四願。

佛剎諸菩薩眾

探原 : 抄自無量壽莊嚴經第三十二願。

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四十二願。

普等三昧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四十五願。

諸深總持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三十四願。

住三摩地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四十二願。

至于成佛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四十五願。

定中常供無量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四十五願。

無邊一切諸佛

探原 : 自造句 !

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四十二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三十四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二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五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檢討

彌陀慈悲,發願為使十方眾生得菩薩無生法忍,他方諸菩薩眾得解脫三昧及普等三昧。因法忍、三昧 之含義與階位各不相同,康譯本將之分列成三條大願:由眾生修成菩薩得諸深總持(第三十四願),由菩薩修成佛,動靜之中(不失定意),常見一切諸佛(第四十五願),供養無量世尊(第四十二願),層次清晰條理分明。

  會集者為圖簡便,挑揀拼湊,不顧彌陀本懷,強把三種珍品黃金、寶石、檀木融冶一爐,非特覆沒彌陀大願。喪失三樣珍品本有功能,抑且常所熟悉之「無生法忍」及最欣慕之「常見諸佛」,在會集本均隱而不現,誤導淨土行者,莫此為甚!

會集本 第二十四段:

我作佛時

探原 : 抄自漢譯平等覺經第二十四願。

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四十四願, 「國土」改為「世界」,「名字」改為「名者」 。

證離生法

探原 : 自造句 !

獲陀羅尼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三十四願, 非相應願 。

清淨歡喜,得平等位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四十四願。

修菩薩行,具足德本

探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四十四願。

應時不獲一二三忍,于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

探原 : 抄自無量壽如來會第四十八願。

不取正覺

探 原 : 抄自康譯無量壽經第四十八願。

康譯無量壽經

第四十四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七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八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檢討

康譯本: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彌陀名,修菩薩行:先者具足德本,繼則得不退轉(位不退),再續 修行,終獲三不退(位、行、念不退)、證三忍。循序漸進,層次井然。而會集本最末(二十四)段稱:他方菩薩聞我(彌陀)名者,證離生法。易令淨土行者誤解:既有如此方便,何必求生西方?

   
   
  點擊此處或最上處“無量壽經會本是非”標題,即可回到無量壽經會本是非總綱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7030383、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